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对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的探讨

2016-12-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学实践活动从本质上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教育环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主体,学习不再是外在于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应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高效益的课堂就是要激发学生更多有效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能够愉快享受酣畅淋漓的思维快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回答问题;积极性;主动学习 
  为了改变学生传统依赖性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合作”理念,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群落的演替》一节时,因为内容很简单,我就采取了主要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问题: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再请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就想到了恐龙灭绝的例子,继而其他学生也想到了一些例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火山爆发引起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结构。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大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很顺利地引出了演替的概念。关于演替的类型部分,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和插图,然后完成思考与讨论。由于可以在书上找到答案,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令我非常满意,但我不满足于他们的“依书直说”,我让学生先同桌间互相讨论,比较图4-14和图4-15这两种演替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学生在热烈地讨论着,我期待着有创新的发言。两分钟后,我开始请学生发言,结果没有一个学生主动回答,包括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我本来以为这个应该不难的问题,他们可以回答,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个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很积极、很准确地给出了答案,而其他学生竟然并不是为他的精彩回答鼓掌,反而觉得他怎么能回答出来呢,他的回答肯定不对。虽然当时我也表扬了那位学生,但是对于其他学生的表现我很疑惑。 
  为什么在小学时候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不管回答得对不对,而逐渐到了初中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了,到了高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已经寥寥无几了,大部分学生实在没办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声音也很小,或者可能会但一紧张也回答得结结巴巴,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回答。平时我们老师上完课或坐在一起也经常会讨论,现在的课真难上,课堂上没有多少学生自觉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没有一点活力,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究其原因不是学生的态度问题,也不是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不得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对问题答案的正确性没有把握,爱面子,怕回答错了被老师批评、其余学生嘲笑,没有自信,心理紧张。 
  2.认为自己知道就行,站起来回答怕别的同学说逞能、爱出风头,别的同学会投来异样的眼光。 
  3.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上都很被动。 
  4.性格内向、胆小,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老师又不经常让他们回答问题,时间久了就完全失去了积极性,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5.班里整体的学习氛围沉闷、不活跃,提问时课堂气氛紧张,难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6.老师提的问题太难,不会;或者问题太简单,不屑回答;或者模糊不明确,不知如何回答;或者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路,不知如何回答。 
  7.学生有一种普遍的从众心理:别人不回答,自己也不回答,况且成绩好的同学都不回答,哪能轮到我。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8.同学们观察老师对回答问题同学的态度,从而考虑是否回答问题。 
  9.对课堂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对所提问题没有积极思考所以不知如何回答。 
  10.自己回不回答问题无所谓,反正会有别的同学回答,别人回答自己听也是一样,谁回答都无所谓。 
  11.经常举手没有被喊起来回答问题,时间长了也就不举手了,或者老师是按一定的顺序让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有了见解也无法起来回答。 
  二、老师方面 
  1.老师的表情太严肃,,动不动就发脾气,说话的语气给学生一种害怕的感觉,学生不敢回答问题。 
  2.老师讲课枯燥乏味,没有风格,不能吸引学生,学生对所讲内容没有兴趣。 
  3.老师对待回答错误的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最大动力。 
  4.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有时过于苛刻。答案也要追求完美,必须和标准答案一样,从而导致学生害怕回答问题的心理。 
  5.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6.与老师的教学观念有关,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学生回答问题对了,老师最多会说很好,语言较苍白,如果没有回答对,多数老师会一点评价都没有,更不可能说鼓励了,因为他回答的与教学内容无关,或者没有回答到点上。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回答问题的冲动,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汤先锋.影响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的原因探究[J].新课程:教研,2010(8). 
  [2]张坱,喻湘波.关于口语训练能增强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探讨[J].科教文汇(旬刊),2007(2X).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