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从乡土地理调查看地理研究性学习

2017-01-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大量的实践和多年的理论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研究性学习早已列入国家中学课程计划,各地也有许多成功的实践,但面对创新人才培养这个命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乡土地理;调查;地理研究性学习;地理学习 
  自从学校根据发展需要,搬迁至郊区后,学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源比例不断提高,他们在初中时期,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有限,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摸索出一条适合来自农村的中学生的可行课改之路。本校在高一年上半学期期中考后,根据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高一年学生,地理组开展主题为《家乡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地理研究性学习。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l.地理研究性学习安排的背景与目的 
  学会合作是作为现代人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以3~5位农村学生为主体骨干,辅以3~5位市区学生进行调查,在学生对地理研究性学习有一点基础性认识后,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做到学一点用一点,有学有用,边学边用,在实践中提出新的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究、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校外课堂。 
  2.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及时间安排 
  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为“理论—实践”型,即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基本理论,组织、引导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源自生活实际的课题。其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失败,总结经验。活动为期四到五周,其中三周时间为师生互动、课程开放、实践检验、自主探索阶段。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 
  l.地理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真正自始至终参与实践的大约有65%左右,从实践的过程与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乐于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对这种新的学习形式表现出较大的热情,甚至获得小小的收获都会兴奋不已,并急于与老师分享。地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的不仅是兴趣,更多的是好感与爱,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一点点的不足也以百倍的热情重做,一份实践记录也能让他们写了又写,画了又画。这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不具备的特殊魅力。 
  2.地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对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领学生认真观察家乡地形地势、地下水水位近年来的变化及河流污染情况等。 
  (2)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调查河流污染情况时,学生能观其色、闻其味、测其深,并通过自制工具有效测出水体的污染情况,,与养鸭厂老板交流水体受污染后对鸭养殖业的影响并找出多个严重污染源。 
  (3)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学生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地理事物进行深挖掘,许多学生对家乡的农业气候俗语、水污染源的形成进行一定深度的研究。 
  (4)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些乡土地理知识无现成资料可寻,只能由学生自己查找整理:他们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问获得初步信息,从网络、地方志等查找验证。 
  通过一系列活动,既让学生从调查中发现了家乡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体协作活动的能力,通过调查,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家乡自然环境的现状,意识到最严重的防治环境污染问题意识的缺失。于是,他们以各种形式呼吁社会各界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如,对学校附近的快餐店进行白色污染的宣传,给村委会、村老人会、民办企业等进行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同学以墙报、手抄报、话剧等形式在校内外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环保宣传。 
  3.研究性学习充实了学生的人生经历与体验 
  在分享活动心得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感触最深的是这次活动的经历及个人在此次活动中的感悟:不经意间拥有了良好品质,发现了自身的一些潜力,明白了一些事理…… 
  这些在心得体会中一一体现:(以下截取部分同学的心得) 
  △我明白了,原来调查是一件这么有趣的事,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能学知识……很多事情只有去尝试了、去努力了才会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我的性格本来胆小如鼠,让人无法相信的是我在向村民调查时竟然一点也不害怕,经过努力,我居然成功地完成了老师的作业。真的如老师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当了一回小记者,才深深地体会到当记者有多难,既要口才好、还要反应快、还要经受住种种困难……我也感受到了人们心中的美、善与真心。愿意帮助你的人,不论他有多忙,他都会尽力帮你,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样做,如果大家都愿意这样做,我们的社会肯定充满阳光。 
  △大家愿意取长补短,一起综合各方的信息,一起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这些是学生心得体会的摘选,它是学生在研究实践中“获取的亲身体验与感悟”,他们发现自己比从前更自信、更勇敢、更团结、更坚强;他们发现踏入社会不仅要有文化知识,更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三、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的感悟 
  本次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后,学生主要是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了作业,但还有一些是以DV记录家乡环境现状,以纪录片形式在学校礼堂中汇报;有的是自费印制环保建议书分发村民、同学或张贴在村、工厂宣传栏,甚至还有些自己编排话剧下乡表演宣传。虽然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作业不一定会形成具体的、合格的研究成果,更不可能有明确结论式的结果。但从它的实践意义来分析,学生一方面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理念,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及勇于克服困难、自信勇敢的意志品质。这些已经充分体现和诠释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所以在指导学生的实践中,教师勿将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毕竟在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只是一种表象,教师在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的指导,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习的乐趣,在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这才是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实践本身就是锻炼与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经过半学期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不仅体会到了教学改革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农村中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困难。 
  首先,农村中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条件,信息技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很陌生(如DV的使用,制图、影音软件使用),真正利用网络世界进行材料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熟练运用的只是少数。 
  其次,研究性学习需要用到的课外时间远远多于课内,这就需要家长、社会、班主任的配合,这对长期以来以“分”衡量学生优劣的教育格式是一种重大的挑战,在这个“分数就是命根”的大环境下,要让农村的家长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困难重重。 
  最后,虽然市气象局有关人员热情辅导,但这次地理研究性学习很难让学生在室内进行一些大气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多数还要走出去,通过去看、去问、去想、去分析等形式进行,这其中又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活动不能大规模开展。 
  总之,地理研究性学习要开展,还需要对这一课程进行大力辅导,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和支持,研究性学习才能真正在中学绽放光芒。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