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一直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等重要的考核科目,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知能力限制,如何更好地使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得到根本性发展,是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班班通作为新型教学基础设施,是每一个学校都在努力建设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技巧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加之小学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可以简单地解决生活问题,因此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数学教学,将是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思维的好方法,将是促进小学教学更加高效发展的关键。
一、掌握数学知识脉络,,将知识点拆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老师应该全面掌握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脉络,将其中的难点以及重点划分出来,同时挑选出与生活相结合的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的讲述过程中,积极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需要将知识点有机地融入生活中,同时还要将这些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解答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要点,对于具体知识点的使用情况也就更加准确细致了。同时老师在生活化的表达过程中,应该随时注意与知识点的联系,不能因为生活化而放弃对相关知识要点的强调。
二、使用多媒体资源,扩展知识脉络的呈现形式
老师在课件的准备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电子版本的备课系统,将投影仪、电子黑板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充分利用起来,需要进行网站学习,学习新的课堂语言的表达技巧,提高老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同时在课堂呈现时,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PPT形式,同时还要引入微课等新的教学形式,对于生活化教学同样可以引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接触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还有就是老师需要通过多媒体将数学的知识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对于整个知识脉络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架构而开展的,因此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老师需要让学生对知识脉络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在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且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生活的理解与总结,将知识点融入生活化的表达中,通过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认知,从而实现对于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际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记住知识、掌握知识。
四、积极收集生活信息,扩展相关资源,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正常进行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生活化的语言以及场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进行教学前,对于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老师也要加以考虑,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促进生活化课堂教学。同时老师也要拓展生活化教学的广度,应该适当地将相应的部分知识点理论化,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还有就是要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数学就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尤其是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老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开展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知识生活化,通过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水平以及掌握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根本性强化。
参考文献:
[1]黄冬坤.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2]卢静.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
[3]易友贵.“班班通”让我的数学课堂更有效[J].考试周刊, 2015.
[4]项莎莎.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教育,2015.
[5]胡春玲.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科学 (教师版),2015.
[6]付亚芝.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