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2017-03-2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21世纪初,课程整合再次得到了重视和重新认识。音乐课程整合需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以音乐化的方法与其他相关课程相融合。它基于知识的关联性、儿童个体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以主题为依托,打破学科内、外之间的限制,统整课程内容的课程结构。以《动物狂欢节》为例开展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与信息技术、动画等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的综合实践课程。
  关键词:课程整合;综合实践;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整合”是指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的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课程整合是指分化了的知识体系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在本文中,课程整合是指关注学生个体统整学习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理念,它基于知识的关联性、儿童个体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以主题为依托,打破学科内、外之间的限制,统整课程内容的课程结构。
  课程整合涉及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改变,在本次实施中做到了:(1)与国家课程的目标相吻合;(2)主要体现在与姊妹艺术的整合上;(3)实现了课程重组、课时重组、评价重组。实施时间:2周的免试生课程,一共20个课时;实施对象:一、二年级。
  笔者以圣—桑大师的《动物狂欢节》为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内容,以学定教,立足于管弦乐组曲的欣赏,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与信息技术、动画等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开展课程。
  一、课程整合的课例分析
  《动物狂欢节》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在1886年的旅行演奏途中创作的。这部谐趣横生、别出心裁的管弦乐组曲,拥有独特的乐队编制,由双钢琴和室内乐组成。乐曲运用了单纯的音响模仿手法,减少繁重复杂的和声,富有喜感,描写了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1)序奏及狮王进行曲;(2)公鸡与母鸡;(3)羚羊;(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8)野驴;(9)林中杜鹃;(10)大鸟笼;(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鵝;(14)终曲。
  这部作品中的各种乐器形象地表现了各种动物的特质和行为,所以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中,《动物狂欢节》仍被作为重要内容选入教材,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里,编者分别将《袋鼠》《公鸡母鸡》《狮王进行曲》收入其中。把这部管弦乐组曲作为课程整合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1)可爱的动物感染儿童的音乐情绪;(2)独特的配器锻炼儿童的音乐敏锐性;(3)圣—桑的玩笑开阔儿童的音乐视野;(4)自然的主题激发儿童的音乐创造力。
  二、课程整合的构建思路
  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构建上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结合低段学生的学情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将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了解、感受外国音乐家生动、多样的创作手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2)突破原本单一的、零散的音乐欣赏,重构教学内容、学习形式,力求实现完整艺术观出发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模式。(3)基于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让课堂教学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世间万物的友好感情。
  2.内容上的整合——从“碎片化”到“整体化”
  目前,浙江省通用的人音版教材的设计中,编者分别以不同的主题来设计教学内容。笔者在打破原有知识框架的同时以覆盖相应年级的所有知识、技能点为原则制定课程的内容,将《动物狂欢节》组曲的全部内容作为学习的对象,把原本散落在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成整体,对组曲中所出现的音乐、配器、创作背景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让学生有更为丰富和形象的学习体验。
  3.过程上的整合——从“学知识”到“做事情”
  从儿童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和日常生活出发,将语言、动作、歌唱、舞蹈、演奏、绘画、文学、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融合教学,在重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将原本的“学知识”转化为“做事情”,淡化技能培训、升华主题探索,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来获取需要汲取的信息。
  4.形式上的整合——从“固定班级”到“小组重组”
  在打破原有的班级进行重组之后,主要以小组之间的合作进行学习,通过设置任务卡、分工卡等手段让学生自由选择、重组学习主题,自由邀请、组合学习伙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对各组的指导中,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5.评价上的整合——从“学科基础评价”到“多元综合评价”
  在评价上,除了基础评价之外,还增加了“学习成果展示”和“综合主题活动”的评价,形成“基础评价+学习成果展示+综合主题活动”的评价模式。即除了考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价值观变化、知识技能维度扩展之外,还增加了以交流学习成果、参与主题相关游戏、测试组织能力为主的综合主题活动。
  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全部“班级”将2周的学习成果布置在自己的“招待区”里,,准备活动任务和礼物,给每个学生做好“分工”。活动以上、下半场的形式展开,上半场活动场地内留一半学生“服务”,一半学生跨区交流活动;下半场人员互换。在开放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
  三、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一)音乐与信息技术
  在进行《动物狂欢节》的学习之前,重组的新班级以6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领取一张项目卡(表1),让学生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认识、了解管弦乐器。一、二年级在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使用技术上还比较薄弱,在实施中的具体操作如下: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