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知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意愿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攻教学方法突出主导作用,学生主宰课堂实践凸显主体地位,师生穿插互转联动、“双主”有序教学才能使教学相长,共建语文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双主有序;互转联动;高效课堂;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更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師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这样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再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可以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双主”有序教学、穿插互转联动才能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师精心准备是语文课堂高效的前提——突出教师主导作用
通常我们说课前准备,不外乎教师认真备好课。首先,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课堂高效必须备好每节课,有可能的话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备课。其次,教师要花心思去钻研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点、难点,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提问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作好预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教师未雨绸缪,对教学内容成竹在胸,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才有可能常上常新,节节有亮点,课课见精心。
二、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课堂高效的基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学为先,顺学而导,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学会”后变得“会学”,自由地汲取知识的养料,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是课堂高效的助推器
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才能自主有效地预习,课堂互动才不会流于形式,课堂高效才有可能。学生只有充分预习了才会质疑、才会明白重点,上课听讲才会有针对性。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才能发现问题,并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堂表达中才能体现对问题理解的独到性,解决问题方式才可能多样化,学习的目标性更加明确。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分组学习讨论时,学生才能在学习展示中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对课文或其他内容的感悟和体会。
2.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课堂高效的催化剂
学好语文,五种学习的习惯必不可少。(1)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有助于学生对字词句含义的正确理解,促进学生字词句运用能力的提高。字音、字形、字义需要查字典解决,词义、成语需要查词典解决,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为学生自学语文打下基础。(2)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课前运用已有的知识,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有效促进学生课前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预习习惯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预习的问题是学生能运用工具书、已有知识、文中注释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预习的收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3)阅读积累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词、佳句、名段等进行有效积累,影视中经典语句的记录、观后批注式思考都能增加学生知识量,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基础。(4)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帮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增大知识容量,提高语文素养。(5)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能够有效地促进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高,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主要从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人云亦云中有独到见解,通过教师肯定性支持、善意的指正,逐步实现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完善,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要以五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在引导点拨中提高、在课堂展示中巩固。课堂的高效要依赖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好习惯受用终身。
三、课堂自由表达是语文课堂高效的保障——注重实践主宰课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人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是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应用。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自由表达来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养成想说、敢说的习惯,达到会说、说得有理的程度,口语交际的目标才能实现。同时,口语交际与其他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实施语文课堂自由表达,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表达的主动性。
教师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就必须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必须把学生视为独立的、具有自己情感和经验的个人,尊重他们的选择和价值,,而不是把自己预先形成的经验结构和评价强加给他们。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从“自我面具”的后面走出来,无拘无束,想说就说,真正成为他自己。
四、科学训练指导是语文课堂高效的关键——注重实效主攻方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指导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尤其重要。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科学、得当,学生学得趣味十足,收获就大,反之则兴趣索然、收效甚微。课堂提问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