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初中化学化合价教学的探讨

2017-04-1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必备基础。化合价的概念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而化合价应用又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考虑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造成化合价教学简单机械,导致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化合价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以期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合价教学;解读教材
  初中生不仅要从宏观上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和描述,更重要的是从微观结构上对其解释,以深刻把握物质变化的本质规律,而化学符号则是具体化学物质和变化的抽象表达方式,是进行化学学科思维的工具。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符号”教学对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化合价教学又在符号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教学化合价,不能只强调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否则会让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学生出现错误的机会增多,部分学生有时会感觉化学学习很困难,很枯燥,学习变得痛苦而无效。为防止学生出现分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含义;帮助学生把化学符号与宏观事物、微观世界联系起来等途径,,使学生学习化合价的难度大大降低。下面,就化合价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但愿这些思考能给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深度解读教材,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化合价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教师应在理解、尊重教材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教材编写思路的意图,结合自己的经验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化合价知识,教材的知识结构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人教版化学教材首先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的课题3元素中对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知识进行了介绍,同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物质的化学式(在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以前叫化学符号),为学好化学式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另外,学生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的课题2中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和离子,再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应该会水到渠成。由此可见,虽然化合价知识出现在教材的第四单元的课题4中,但它与第三单元的课题2原子的构成、课题3元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共同构成“化合价”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师,只有对教材融会贯通,做到对其整体把握,才能具体地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题直至每一节课应该讲到什么,讲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影响初中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知识的准备。知识的准备是指学生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时,原有知识水平对新的学习任务的适合性。学生有了知识的准备,学习时就能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出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的旧知识,用来同化或类属新知识,从而促使原有认知结构的不断整合与分化。研究发现,如果学生的原有相关知识模糊不清,在高级学习阶段,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复杂时,则难以支持意义的建构。如学生对元素、元素符号等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会对化学式产生模糊概念;如果化学式、原子构成、离子等存在模糊概念,也会对化合价学习产生模糊概念。因此,为提高化合价的教学效果,要设计好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原子构成、离子、化学式等各个教学环节,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好每一环节。
  二、化合价是有理可讲的,不是简单粗暴地记忆和背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合价的要求是: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人教版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回避了难点,没有用概念的方式给出元素的化合价,只是通过表格的形式给出了一些常见元素或根的化合价。于是很多教师在化合价教学中就片面理解为只要学生能够机械地记忆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并能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依据化合价书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依据化学式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便达到化合价教学目标。其实,教学化学用语,用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的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十分困难,十分枯燥,会让学习变得痛苦而无效。
  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元素的化合价,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合价是元素化合时的性质。化合价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记忆和背诵,化合其实是有理可讲的。
  以下是笔者化合价教学的1个实例:
  教师出示两瓶药品:氯化钠、氯化镁。
  提出问题:氯化钠中钠原子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1,而氯化镁中镁原子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什么不是1:1,而是1:2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是否达到稳定结构?当钠原子遇到氯原子它们如何都能达到稳定结构?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到当氯元素和钠元素化合成化合物时,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均能恰好达到稳定结构。因此,氯化钠的化学式中钠原子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1。
  紧接着,教师展示出镁原子和氯原子的結构示意图。
  学生思考:当1个镁原子遇到1个氯原子时,它们通过相互得失电子,都能够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吗?
  教师追问:如何才能实现镁原子和氯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呢?
  学生思考后得出:当1个镁原子遇到2个氯原子时,它们在形成化合物时,都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因此,氯化镁的化学式中镁原子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2。
  由此可见,元素在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原子间的个数比是相对固定的,这种个数比与元素的化合价相关。据此可得出:在以上两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2价。不用死记硬背,学生以此类推,都可说出氢元素、氧元素、铝元素、钾元素、钙元素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了化合价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把化学符号作为由宏观物质认识向微观本质认识飞跃的中介,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困难就会大大降低。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