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备受关注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同样也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对核心素养内涵、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现状、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以及核心素养研究意义等方面的论述,初步确立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86-02
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在应试的阵痛下经历了深刻的反思,一轮轮的教育改革经历了不断的试错与调整,如今正往核心素养时代前行,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肯定了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明确了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认识到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是课程改革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最为重要的是,意见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部分,把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排在首位,第一次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命题,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和模型建构成为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目标上,核心素养指向的是“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架构上,核心素养应兼顾个体与文化学习、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在作用发挥上,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二、国外核心素养发展现状
1997年12月,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其内涵是: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该框架对于PISA测试具有直接影响,进而对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发的核心素养框架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6年12月,EU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八个领域,每个领域均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构成。
2013年2月,UNESCO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其内涵是: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其内涵为: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内涵包括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创新性思维,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
国外核心素养发展对我国学生未来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的启迪是:(1)核心素养研究采用整合型思路,综合使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两种方法。(2)我国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价值取向来构建核心素养的理论与框架。(3)核心素养指标内容主要涉及文化学习、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大领域。(4)核心素养具体指标的遴选需兼顾时代性与民主性。
三、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大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为各学段教育核心素养内涵的确定提供了方向和框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中将面临严峻挑战,明确这一学段的学生核心素养,对高职教育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性发展并步入“十三五”之际,当从“进入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遍及全国之时,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质量时代”。“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最根本、最集中、最迫切、最普遍的战略性和时代性任务。
(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研究遵循的原则
1.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2.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3.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4.突出职业性。高职教育主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以应用技术操作为重点,关注前沿性技术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
(二)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和职业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个体素养、职业素养、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十五个基本素养要点。
五、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1.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2.高等職业教育紧随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
3.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考核评价改革的迫切需要.
4.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2]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J].教育参考,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