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大学生的影响

2017-06-1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溺爱”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家庭的溺爱会导致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讲。作为成年人原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解决问题,如果这个阶段父母过分参与会产生一些弊端,使学生在心理和品德方面产生偏差。
  [关 键 词] 溺爱;人际;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08-02
  20世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80后”“90后”两批独生子女,再加上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许多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父母的溺爱给学生带来温暖,但在他们的人际交往、心理、思维模式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案例再现
  案例一:蔡某,女,性格内向、不愿与他人交往,在学校生活中往往独来独往。开学两个月后接到蔡某母亲的电话,要求调换宿舍,原因是自己女儿与宿舍其他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与其他宿舍沟通后将蔡某调换到别的宿舍,但是后来又接到该家长电话,说原宿舍学生欺负蔡某,向现在宿舍的学生说她的坏话,让她在现在的宿舍也没法待下去。事情发生后,对原来宿舍七人与蔡某进行调解,从调解中了解到蔡某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与其他人交往,周围发生的所有事情只会跟妈妈说。由于缺乏交流,在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上很多时候都是从自己的感知得出,而不是事实。加上蔡某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离开过家长,妈妈对她又格外宠爱导致从宿舍舍友双方的矛盾激化成家长跟宿舍的矛盾。
  案例分析:家长在此事件中的过多参与导致自己的孩子无法从自身找原因,把事情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宿舍其他同学,再加上所有事情都只跟母亲沟通,家长从自己女儿口中得到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女儿的,主观判断过多,事实依据过少,才使事情不断扩大化。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让他们在交往上对父母产生很大的依赖性,无法自主跟别人沟通,让孩子在大学生活中难以适应。
  案例二:王某,男,性格外向、有些叛逆,在大学学习中厌学情绪很强。大一上学期每次放小长假后都能接到该生家长的电话,该生的妈妈会以各种理由告知孩子无法正常返校需请假。经过询问了解到该生母亲因为宠爱儿子,一般儿子的请求母亲都会答应,所以每次回家后返校的时间该家长都会打电话请假。本学期清明刚回来不久该生身体不适,有点发烧,在校医院检查后吃药一直没有好全,后来该生宿舍同学陪同他去三甲医院检查,医生说该生病毒性感染,吃点药就会好,但是该生母亲还是要求孩子回家进一步观察直到痊愈才返校。该生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对于自己的宿舍也不会主动打扫,早晨检查宿舍时会经常发现他逃课在宿舍睡觉。
  案例分析:通过与该生家长电话沟通了解到该生父母自己经营诊所,长期都忙于工作,很少照顾孩子,一直对孩子有亏欠之意,所以孩子的请求一般都会答应。家长的过分溺爱让学生遇到事情都会拿父母当挡箭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也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溺爱对人际、心理、思想的影响
  (一)人际敏感,不会归因
  人际交往是人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最基础的部分,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大学不同于高中,它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家长从小的溺爱加上孩子过分依赖家长,会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很难适应,导致学生群体适应能力差、自私心理较重、抗挫折能力差。
  1.适应性不强,人际交往差
  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大学期间应该开始独立地接触一些事情,在这个阶段家长的过分参与,会使学生依赖性过强,对于问题的逃避性过强。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仍然是个孩子,出了问题就应该靠家长去解决。家长在这个时期应该多让孩子自主适应环境,主动跟其他同学交往,获得亲密感,这样才会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不是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等问题。
  2.解决问题方式错误,无法正确归因
  归因指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是人对影响或解释其行为的因素做出结论的一种认知过程(McCabe &
  Dutton,1993)。對事物正确归因影响着人们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事情归因于内因还是外因是作为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步。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在遇到问题时的参与会导致学生在归因上往往从外部找原因,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正视自己在事件中的问题,无法对问题正确地归因。
  (二)过分依赖,主动性差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家长对孩子的百依百顺容易让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律依从,即使是不当的理由家长也会尽量满足,甚至有些家长感觉自己没有达到孩子的要求而内疚,往往从金钱等方面来补偿。这样会让孩子依赖感越来越强烈,不会主动地参与任何事情,不会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对父母依赖性强
  家长的过分宠爱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管什么事情父母都会解决,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条件,在学生看来不管现在还是以后毕业、就业,父母都会想办法为自己操办,逐渐产生惰性,意志力不高、不求上进。大学生应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而不是让父母过多地参与。让学生吃点苦,体会到遇事自己解决的乐趣。
  2.惰性严重
  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的成长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家里的娇宠,在许多事情上都不会主动处理,无论是学校活动还是班级活动都不参与,原因是嫌麻烦。家长的过分宠爱会使大学生惰性越来越重,思想上的惰性往往会影响到行为上。这种人明知道某些事情应该做却迟迟未做,干什么事情都会拖拖拉拉、懒懒散散,不主动也不积极。对于简单的事情还会有点兴趣,一遇到复杂的事情或问题就会主动逃避,产生自己不会的问题总会有人去解决的心理。家长的过分溺爱、大包大揽会使学生从小产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从而产生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