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现代学徒制”对我国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2017-06-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一直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弊端。“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校企合作、招工即招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密切结合,必将会对中职人才的培养带来启示。就“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内涵、对我国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意义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097-01
  本文以“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探讨了优化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内涵
  “现代学徒制”指的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受教育对象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这一育人模式强调能力本位思想,主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期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生产需要、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现代学徒制”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教育主体同时具有学徒和学生这两种身份,教育主导者既可能是学校理论老师,也有可能是专业实践师傅。
  2.教育场所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更多的是在企业实际的生产车间当中。
  3.教学评价不仅有学校和教育部门参与,师傅和教师同样会参与考核。
  二、“现代学徒制”对我国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改革中职教育,强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职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了有关产教融合模式的实践,,但不得不承认,虽然教育工作者产教融合意识很高,可是实际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却成为一大难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共同作用,这也启示当前的中职人才培养必须实施改革,通过强化产教融合来实现教育目标。
  通过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这几个方面: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层次低、人才培养经费机制不当、产教融合教育质量缺乏保障。针对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中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具有中职特色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在合作内容上,除定期向企业输送实习生和优秀毕业生外,学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制定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共同办学等环节适当征询企业意见,提高企业办学参与度。
  (二)提高培养质量,构建模式框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系的建立对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构建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这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均包含自身的实践体系。根据这一体系,我们也可将中职人才培养体系划分为这四项基本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出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技能的人才一直是中职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尤其是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我们相当关注较强实践技能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还应注意,除专业素质外,职业素养也应纳入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学生应具备健全的人格,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拥有一定的创新潜能。
  2.培养内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载体,依据“现代学徒制”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一基本内涵,我们建议增加实习课程比重,扩大至总课程量的一半。具体课程设置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由职教专家、合作企业与学校的教师与师傅共同参与,为各专业课程规定不同学时,本着“会用、发展”的原则,按照“个人发展与终身学习和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相结合来规划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建成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阶梯式的“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专业课程体系。
  3.培养方式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教育应当采取学校的理论教师和企业的实践师傅双管齐下培养方式,理论教师通过讲授和实验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理论原理,实践师傅对特定技术领域进行深入指导,帮助学生拓宽理论知识范围,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并掌握相应理论。
  4.质量评价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和劳动两种制度的结合,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也应有两种结果,学历证书之外,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也应纳入评价中。
  一方面,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动员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管理,充分共享人力、物质和成果各项资源,缩短了企业、社会和生产所需人才的培养时间,有效改进中职人才培养现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另一方面,鉴于“现代学徒制”的新颖性,当前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经验尚有不足,因此教育工作者还需对此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出产教融合的可行性做法,为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素材和依据,为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发展提供更多新能量。
  参考文献:
  [1]伍白军,郭盛会.现代学徒制对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5).
  [2]張启富.我国中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