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和深入,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近20年来国内外中学生学习行为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希望对接下来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关 键 词] 中学生;学习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033-01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学习行为表现出来也受到学习行为的影响。目前学习行为的内涵还存在一定争议,国内一种比较广义的理解是“学习者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作和反应的总和,是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动机等内在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更好地学习、教学。本文接下来将对近20年国内外中学生学习行为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一般把学习行为置于一个狭义的概念下,把学习行为等同于问题行为,主要研究问题行为的特点及成因以及控制和改善学生问题行为的方法策略,以求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例如,休伊特(Hewlett,F)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编制了课堂学生行为量表,测量反应力、注意力、控制力、技能和成就意识等7个方面,归纳出了学生的消极学习行为;(2)涉及学习行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例如,杜勃鲁(E.H.Durbro)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焦虑、注意、认知能力和家庭背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国外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相对比较集中,一般是在校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与问题儿童有关的学习行为,主要运用量表、问卷等质性研究方法,心理学上的关注点较多,研究得相对比较深入。
二、国内中学生学习行为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比较多,但比较分散,,而且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根据学习行为的性质分为良好学习行为研究和问题学习行为研究
对良好学习行为的研究侧重于分析好的學习行为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对于问题行为的研究则在于指出有哪些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带来的危害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而给出改正的具体建议,和国外的学习行为研究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金阿宁指出,初中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有明确的目标、及时做重点笔记、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等;有问题的学习行为是主动性欠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交流互动等。
(二)根据学习行为的背景分为具体学科的学习行为研究和不分学科的整体学习行为研究
根据每个具体学科的具体特点,研究者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在文科方面,例如,朱越研究了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策略运用、注意力和学习态度的关系,针对得出的结论,从教师、学生、学校和家长四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在理科方面,例如,李宏研究数学信念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的数学信念是影响他们数学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根据学习行为发生的地点不同分为课外学习行为研究和课内学习行为研究
课堂学习行为上文已经提到很多;课外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发生在课堂之外的、可被观察或测量到的学习行为,涵盖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课外补习等方面的学习行为。例如,赵佩玉就针对课外学习行为,提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家长应该起到示范监督作用,家校注重沟通等建议。
总的来说,国内学者研究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很多都局限于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改进对策的提出等,好的一点是具有针对性,但对整体学习行为研究的深入没有很大的实质性推动作用。
三、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现有中学生学习行为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国外研究对学习行为的理解过于狭义,不利于学习行为的全面研究,但对我国研究问题学习行为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2)国内对学习行为的理解见仁见智,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检验,不利于系统深入地研究;(3)学者们对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用于指导实践,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生活、生命等更高层次的理念与关怀,值得以后的研究关注和深思;(4)现有研究关注的重点大多还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忽略了学习行为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性和延展性,对课前和课后的学习行为涉及还不太多。
研究中学生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来说,研究学习行为既是对已有学习理论的回顾和检视,也是对当今学习领域的变化及其理论研究的一种探索,有助于丰富对学习行为的认识,提升教学论研究的理论水平。从实践上来说,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乐趣;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给父母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阿什福德,雷克劳尔,洛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M].王宏亮,李艳红,林虹,译.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美]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金阿宁.初中生学习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4]段星.西北地区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朱越.重点高中英语优秀生课堂学习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张文琴(1989—),女,回族,新疆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