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和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加强民族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诚信做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
[关 键 词] 民族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074-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充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立足当前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提出的。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准确凝练的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进行高度概括,提出了从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以此引领民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学生修身、敬业、奉献国家和社会。
一、民族高职院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时期应正确认识国内外意识形态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通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广泛传播,难免对当代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产生影响,进而滋生功利主义思想,出现排斥、冷漠传统文化的现象,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自觉提升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信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学校通过课堂教育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了解、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职学生德才兼备走向成功的基本要求。
(三)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面还未完善,随着自身条件、理想信念和职业选择呈现日益多元化状态,产生了一些困惑、迷茫。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正确引导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高职学生应学好法律知识,懂得法律内涵,做守法公民,宣传、维护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成为法律的忠实守护者。
二、民族高职院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树立全员参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应是全校、全员、多方协同参与的教育过程,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主抓,各二级单位、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权责明确,实时跟踪督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大学社团活动中,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完成。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頭脑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思政课教师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改革和创新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所有专业课程中,与思政课合力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三)以社会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必须强调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校企融合,注重学生参与实践。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包括寒暑假社会调查、学习雷锋、献爱心、参观公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健康人格,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四)创建良好学习、生活的环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等积极方式,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新媒体本身和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如正确、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校园局域网、校讯通、微信或微博平台等工具,有效利用舆论载体,汲取积极、合理部分,排除消极、不良因素,做到为我所用。
此外,积极开展庆“七·一”唱红歌、品读革命经典、学习大梨树精神、特色校刊校报、社团活动等活动,以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另外,还需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促进大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健康人格。
总之,民族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有知识、有活力、有潜质的群体,但他们的思想观念还需加以正确的培育和引导。我们应通过全员协同参与、课堂教学主渠道、社会实践体验、创建良好环境等途径,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氛围,并使之常态化运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信念,积极进取,做一名奉献社会、国家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俊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
[2]王晓莉.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J].陕西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