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惠霞
摘 要:顺应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出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且在一些学校的实践改革中取得了成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引路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给高中语文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先学后教;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学生掌握各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各科的学习方法。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并且高度掌握语文知识。
一、什么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先学”指的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但是这里的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课堂内容,而是教师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个人或者分小组学习。“先学”是“后教”的起点,“后教”是先学的延续。而“后教”指的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但不是直接讲解,而是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补充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更正,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如何运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
1.坚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想要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所安排的自主学习,不仅教师要做备课,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因为学生先学需要利用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来自主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新课预习,并且尝试做课后习题。例如,学习《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让学生自主赏析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并且思考这两句是怎样的一个意境,让学生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大题的第二小问:“中间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最后告诉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交流。这种带着任务的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坚持先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先学”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起点,是教师“后教”的前提。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安排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课堂上的学习难题。教师给学生安排的教学任务要具有开拓性、开放性以及探究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自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分析、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课上难题。例如,学习《归去来兮辞》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1)把握文言词句的使用特点;(2)学习本文写景技巧,体会语言美;(3)感受热作者享受田园乐趣的高雅情操。然后提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探究的问题:(1)研读第二段,按提示找出相应的句子。(2)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些语句?讲讲原因。(3)欣赏句子:“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4)欣赏并大声朗读第四段,并且思考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和提出的问题,能够快速进入自学状态,学习积极性高涨,能够情趣盎然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形成了学生展示特长和学生间互相帮助与提高的氛围。“先学”为教师的“后教”奠定了基础,更加有利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
3.坚持后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较好地实施了“先学”,有效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实施“后教”,对学生自学过程进行评析、分析、补充和纠正,更要将知识进行深化和提升。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正确引导。洋思中学在“后教”阶段做得特别好,他们要求教师做到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是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二是要明确教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已经掌握知识的同学去给没有掌握知识的同学讲解,其他学生对这位同学的讲解进行讨论分析,老师则是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学生讨论未果的问题进行点拨和补充。三是要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这是非常值得借鑒的三个“明确”。就拿《归去来兮辞》来说,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遇到的问题,有的同学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但有的同学不是这个看法,让学生为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讲解这一句所包含的真正思想。教师还要在课后进行反思,根据学生自学的学习效率,不断更正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之,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得非常成功,教师要坚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先学”做好准备,然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先学后教”,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碧君.浅谈新课程环境下的“先学后教”教学方法与探究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2]陆美娟.先学后教对教师的新要求[J].文学教育(上),2010(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