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关于职业分析的高职产教对接模式探析

2018-01-1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孙小丽
  [摘 要] 在进行高职教育和产业对接时,应该对产教对接的内部联系、组织结构和评估体系进行理性分解,并探讨产业和职业的互动关系,借助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经验,提出相应的产教对接模式和运作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有效增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的作用。
  [关 键 词] 职业分析;高职教育;产教对接;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65-01
  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产业为主旨,行内涵式发展道路,需要满足经济发展和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需求,有效落实产教相融。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为地方产业的长远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是高职教育最基础的办学理念,也是高职教育具备的独特标志。经过分析,我们能够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到产业发展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在多方职业派生理念的影响下,对产教的对接模式进行研究,能够体现高职教育服务产业的过程,深化高职教育变革和创新。
  一、职业联系推动专业建设
  产教对接的主要标志是需要将高职的创设和发展规划相融合,从产业职业派生的逻辑起点进行分解,职业素养和职业者的职业生涯应展现产业对接相融合的特点,而高职专业就成为产业对接、配置、促进的接口和平台。
  首先,产教对接主要展现专业布局和提升方面,是产业的发展和出现衍生出高职专业,产业需要高职专业能够随着改革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同时产业的低迷也会导致专业萎缩。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就充分说明高职专业的布局和办学方向要建立在服务地方产业上面。
  其次,产教对接应该重视传统产业的改革和新型产业的发
  展,高职专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服务传统产业向低碳化、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要能适应新模式、新技能、新动态的发展实际,在改善传统专业的同时,又要努力发展和新兴产业相融合的新专业。
  再次,产业发展到相应程度所形成的产业聚集将导致职业
  群的特点和功能得到展现,比如向着产业链的纵向设定专业。具备产业链的相关部门之间应该形成系列职业链,产业链生产出的终端产品应根据操作流程或者价值增值走向按照顺序在不同岗位间进行流动,进而形成专业群→职业群→产业群的逻辑路线。高职专业沿着产业链设定的基础原理是专业和产业链间参照平行对应的关系进行设计,从而使专业形成相应的产业链专
  业群。
  最后,产业发展衍生出的职业和关联是专业设定和改革的
  相关依据。比如多条产业链除研发、制造、生产、销售等相应的活动等,还有部分支持性活动。比如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物流、服务。这些活动展现出的都是职业人的职业活动和相应的职业关系导致各条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具备多样性和复合性,所以能够沿产业链对节点活动实施专业设置。
  二、职业标准促进课程改革
  随着产业进程的逐步加快,职业人的职业生涯活动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根据产教对接的需要,高职课程的研发和变革应该顺应产业发展的特征。全球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的课程研发都是建立在成熟的职业教育资质等级基础上的,进而让职业素养和职业关系所选定的职业者在相应岗位上的职业运动落实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应补充说明的是,高职课程研发应该按照相关的职业指标进行课程融合的教育教学变革;高职课程内容不只是产业生产过程的简单搬运,需要按照职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认知规律、水平增长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
  三、职业功能决定技能人才培养定位
  步入21世纪后,随着产业增强和专业升级,高技术的职业岗位逐步产生,技能型人才在相应的职业岗位上的层次性也在逐步显现,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决心也更加明确。首先,在高职专业教育指标和课程中,在对“目标”“规格”和“职业能力”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应该展现现代产业发展和增强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比如“在……条件下,采用……技术(工艺、方法、材料等),具备……能力”。其次,针对产业改变的技能型人才不能只是实施重复性操作,这样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更大程度的显现出来,人和机器面对面操作的方法逐渐减少,最主要的是职业者之间的协同能力。但这就需要我们依照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努力构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专业和产业对接对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产业为主旨,但是要满足这点就要将产教相融工作落实到位。文章对产教的对接模式进行研究,有效地在增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的过程中深化高职教育变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章建新.基于职业分析的高职产教对接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20(10):15-19.
  [2]陈寿根.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亟待理清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20(10):134-136.
  [3]蔡晓辉.关于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36):49.
  [4]吳业东.浙江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对接路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49-16951.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