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良艳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景观设计的关注也在不断上升,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景观设计方面的人才,各高职院校都已经开设景观设计教学课程。目前,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工作者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必然对景观设计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为此,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展开了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加强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86-02
景观设计又被称作是景观建筑学,主要是指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环节,整体考虑周围的因素包括人工和自然要素,并进行合理的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部分,主要面对的职业岗位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规划设计员和室外景观设计方向的助理设计师,培养学生具备对公园规划、居住组团规划、步行街、景观小品、公共空间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有的能力、知识以及整体素质。所以说,深入的剖析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景观设计专业的定义以及发展概括
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景观设计的英文名称,这属于专业名词,所以翻译成中文会有很多说法,有人会将其翻译成景观设计,有人又会将其翻译成风景园林、大地规划或园林[1]。不管翻译成什么,有一点是改变不了的,也就是说Land-scape,Architecture属于一门科学和艺术课程,致力于安排土地和土地上的所有物品,更好地为大众创设舒适、安全和健康的环境。
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我国就出现了景观设计的教育理念,最早是在高校出现的是建立在古典园林艺术的庭园设计学的课程基础上的。1951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农学院(现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园艺系联合组成的造园组,打破了庭园设计学的限制,向现代城市空间设计进行开拓,形成了现代景观设计高等教育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景观设计专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90年代末期,高校实行扩招,很多院校都设置了景观设计专业,并呈现倍增的态势,景观设计的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景观设计专业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农学、植物学、气候学、设计学等部分,涉及环境、水文、生态等多个领域。工程建设一方面需要设计和规划作为支撑,另一方面需要养护和施工等,需要耗费四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系统性的教育。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在这种背景之下,学制比较短的高职教育就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一般性的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订单的形式,也就是密切联系目前市场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可以直接上岗,以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景观设计专业对工作人员的创新以及动手实操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在最近的十年时间里,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也给景观环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也积极推进了景观设计专业的飞速发展。景观的设计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
二、高职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一段时间的改革和实践之后,我国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累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并且达成了统一的认识,也就是在提升应用能力和手绘技能的前提之下,重视专项设计的教育,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园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的机会,学生在一边学习一边锻炼中,完成三年的教育,从非专业人士朝着专业人才的方向发展。纵观最近几年的发展,高职景观设计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对专业的情况深入剖析和毕业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高职的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行业既定的方向和实际专业的方向不一致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景观设计专业的建设中有很多做法都是基本一致的:将室内的装饰设计作为主攻方向,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基础,增加了包括园林设计、城市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在内的设计课程,形成一个较为广泛的专业课程体系。一部分的高职学校是将环境的艺术设计确定为总方向,二级专业方向则设置成景观和室内设计两部分。通常情况下,选择高职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艺术型的,所以教师在讲授和考查专业课程时,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强化视觉效果、表达艺术意味上,重视艺术的装饰性,这样和景观设计原本的想法就产生了明显的分歧。景观的设计是建立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营造适合人居住的氛围,景观设计师大多是专业人员,他们是以景观设计作为专业的,主要的目标是确保人、建筑和城市能够在地球上和谐共处。如果缺少了生态科学的熏陶就无法产生优秀的景观设计人才,最终培养出来的也只能称作环境装饰设计师,只适合做对环境加以装饰的工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工作。
(二)课时不够造成了传授的专业内容大幅度缩减
虽然高职实施三年制,可以快速产出人才,但是也存在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划,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实时调整教学计划,来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岗位需要的有效对接。但通常情况下,需要耗费两年的时间才能完善一个新的专业计划,三年的学习时间明显是不够的。此外,为了有效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进行景观设计专业的建设环节,除了要配置软件应用和技法类的课程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類似于公共绿地设计的实践类课程。因为课时的限制,很多类似于城市规划的理论课程都没有被纳入教学计划中,高校的景观设计课程从理论基础这块来看较为单薄。
(三)不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致使潜力不足
在景观实践设计中,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知识的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范围。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学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加上对景观设计专业知识的一知半解,使他们在进行知识补充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这使他们景观设计上很难出现非常大的变化,仅仅是停留在制图的工作环节中。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走出学校大门之后,就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