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天航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因其软硬件方面的独特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发展阶段和典型案例梳理入手,试图探寻国内高校众创空间发展路径及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关 键 词] 高校;众创空间;经验介绍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008-02
一、国内高校众创空间发展概况
在创新2.0浪潮下,国内众创空间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型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引导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成为创业者聚集的港湾。高校众创空间是众创空间发展架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其在软硬件等各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以及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平台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高校本身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发展势头迅猛。然而作为新生事物,各地高校在众创空间构建与运营过程中有着不一样的探索与实践,亟待总结与发掘。
根据国内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将其发展进程简单归结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积淀、初步尝试。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根植、脱胎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举办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我国首先进行创业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自1999年起,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延续至今。2002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被教育部进一步确定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通过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成立创新创业社团、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出高校众创空间的雏形。
第二阶段,快速推进、特色探索。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提出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创客”“众创空间”等词汇逐渐被人们所熟知。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众创空间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从国家层面首次对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整体安排与部署。自此,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从点到面,进入发展快车道,各高校以众创空间为名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加速涌现。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发布,文件在全面部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同时,有力推动了高校众创空间的建构进度。2015年5月,“东华大学众创空间”在上海正式成立,首开高校众创空间先河;随后,天津市宣布到2016年众创空间市内高校全覆盖。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热情。
二、国内高校典型众创空间介绍
(一)清华大学“i.Center”众创空间——“高端制造”
2014年,清华大学将“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转型升级为“i.Center”。在1.65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里,“i.Center”配置上百台数控车床、机床、铣床以及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体验当今最前沿、最主流技术的机会和平台,工业级的加工设备及配套技术支持让创客可以在高水平的制造技术条件下进行创新实践。“i.Center”众创空间在建设伊始就聚焦于产品设计和工业创新,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理工科院校众创空间建设模式,对理工大类学校众创空间构建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同济大学“Fab Lab”众创空间——“开放创造”
同济大学“Fab lab O-Shanghai”是建立在开源背景下的中国第一个开放创造实验室空间,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开放性。自2014年首个“Open Night(开放夜)”系列论坛开讲以来,“Fab lab”每周都会以不同的主题面向公众开放,已成为沪上创客们聚首交流的最活跃平台之一。“Fab lab”目前的模式是核心志愿者自主运营的方式,核心成员都是义务地来建设实验室,,最年轻的志愿者还在念高中。在此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作为回报,核心成员可免费使用实验室空间和设备,免费参加“Fab lab”举办的各类活动、工作坊,这就是“Fab lab”开源共享的创新管理模式。
(三)暨南大学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WE创空间”)——“对外交流”
2016年11月18日,我国首个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在暨南大学成立,用于扶持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同时,暨南大学还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共同打造了境内外并行、双币种、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和1.5亿美元的“港澳台侨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暨南大学作为目前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内院校,其一直致力于结合自身国际化特色探索众创空间建设。此次,将港澳台侨理念引入众创空间建设,必将为我国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国际化交流探索积累有益的经验。
(四)四川美术学院沙坪坝文化创意众创空间——“文化创意”
2015年7月14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府与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金融集团联合成立的“沙坪坝区文化创意众创空间”在川美正式挂牌。该空间最大的特色就是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特色,探索文化创意类众创空间建设,将文化创意与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应用结合,针对文化创意团队及其产品服务,提供创业服务产业链一揽子基础服务,集合青年艺术家、设计师、工程师们聚在一起打造“文化创客”聚集交流的公共平台,实现“文化+众创空间”的新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