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8-02-1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江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撑和创业精神的辅助,这也对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然后深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从四个层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贡献建议。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206-01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必由之路
  近几十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依赖于创新发展帶来的推动力,国家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的主要人才储备,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创建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竞争力至关重要。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必要手段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学生的眼界日益开阔,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发展,拥有创新创业的想法和追求。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掌握创新创业的方式方法、构建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为大学生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助力。
  二、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政府层面因素
  政府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主导性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指导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制定政策加大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二)社会层面因素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大众及家人的认可能够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优惠的政策环境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实质性的保障,这些社会层面的因素往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影响很大。
  (三)学校层面因素
  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选择、实训平台打造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也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环境层面的影响。
  (四)大学生层面因素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中最关键的因素。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创新创业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了培养效果:一方面如果大学生缺乏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学校的培养活动和政府的政策都很难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可能对创新创业缺乏勇气,存在抵触心理,也会严重影响培养质量。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加强政府推动保障,优化整体创业环境
  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建好的环境;(2)可以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物质保障和程序条件上的支持。
  (二)创建和谐社会环境,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有较大的影响,社会应当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以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利用好舆论工具,通过新闻、报纸、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弘扬积极创业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让大学生自觉接受培养。
  (三)构建相关课程体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为帮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创新创业的知识,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相关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突出课程特色,满足大学生的求知需求。此外,还要设置相关实践课程,通过模拟实践让大学生熟悉创新创业过程,增强实际操作的自信心。同时,心理辅导课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创业有风险,大学生必须提高风险耐受能力,才能迎接创新创业的真正挑战。
  (四)创建平台、创设项目,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实训平台的建设很有必要。构建实训平台要以学校为主体,结合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连接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巩固知识、熟悉流程、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形成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着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必要手段。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政府层面因素、社会层面因素、学校层面因素和大学生层面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要加强政府推动保障,优化整体创业环境;创建和谐社会环境,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构建相关课程体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创建平台、创设项目,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苏丹,邹伟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5(6):67-71.
  [21]刘春山,陈思羽,杨海,等.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6(7):218.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