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娟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高职病理教学过程中尝试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教学,使病理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关 键 词] 高职学校;信息技术;病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33-01
病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作为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对高职病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医学这一领域,对各种疾病的认识有限,但是他们接触了大量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常规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逃课,这样就严重制约着病理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基于此,笔者尝试在病理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个性潜能,为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优秀学生创造条件。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病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时间较一般本、专科院校的
学生短,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一些抽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无法准确地向学生描述,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把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发生病变后的形态结构用课件和视频加以演示,让知识直观易懂,让学生乐于接受。比如讲解血栓的形成过程、白细胞的游出等内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整个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做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拓展知识面,接触更多的专家学者,继而丰富自己的学习阅历。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病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统筹安排,优化整合。
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教师需要应用大量的病理图片与正常器官的形态结构形成比照,实施直观化教学。而对难点问题采用动画模式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學各个系统疾病时,教师可以课前制作病例视频,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进入病变的学习。比如,教学“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冠心病”时,笔者设计了案例导入法,用某冠心病患者发作的视频短片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结合视频插入“引发冠心病的原因,发作症状”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内化。
(二)精心设计,合理应用
教师要善于统筹全书并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教学。由于病理学注重形态的变化,所以教学重、难点部分的设计宜浓墨重彩,着力建构。因此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应尽量图文声像,多元解读,要发挥动画、视频等教学手段的优势,把看不清、讲不明的病变过程进行动态演示,确保浅显易懂,学得轻松。
(三)抓住特点,因地制宜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实施个性化教学。比如,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在讲授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之后,根据疾病的相关病例,让部分学生情景模拟,手机拍摄视频,让其他学生判断这是什么病,如果遇到该怎么处理,为后续护理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病理学真正成为桥梁学科。
(四)落实主体,激发兴趣。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成长搭建平台。因此教师在常规讲授的基础上,抽出2~3个日常常见的病例,让学生课下运用网上校园、图书馆网络视频资源、手机、电脑等多种信息化途径查阅相关知识,让学生表演、录制视频,教师进行后期加工,应用于课堂,从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进而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实践,巩固知识。
病理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用动手操作来巩固知识的学习。由于当下的教学设施不能适应学生学习操作的需要,因此要想使实验课更好地服务于理论知识,就要借助一些现代信息化手段来完成,借助于电脑教室、媒体演示、医院实践等形式去丰富学生阅历,拓展学生眼界,帮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
(六)定期测试,沟通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巩固效果明显。教师可以利用学院购买的智慧树平台系统来在线测试,以章节为基础,设定在线测试的具体内容,根据章节顺序和题型进行题型设计,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讨论题等多种形式,系统自动组题,并提供试题的标准答案,及客观题的分数,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及时通过线上聊天进行答疑、讨论,师生互动交流。
总之,在病理教学过程中尝试合理、适当地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信息化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看到”病变的发生与演化过程,而且可以使病理教学表现得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把老师的关注点从学习知识转变为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教学工具。
参考文献:
[1]刘小莉,王苒.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病理学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0(8):381-382.
[2]赵君,李静,叶菁,等.病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3):358-359.
[3]叶菁,袁媛,赵元琳,等.病理形态学数字化教学的利弊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