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琳
[摘 要]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人才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身与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开展心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112-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给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对大学生个人,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積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它更加注重激发人潜意识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对潜藏在人内心之中的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心理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理念,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以正面、积极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及工作中各种因素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干扰,激发人们心中的正能量,以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压力。积极心理学不仅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更对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应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人的积极心态是受到潜藏在身体中的积极因素影响的,而积极心理学就是通过对这些积极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手段,激发个体潜意识中的积极因素,促进个体的积极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心中充满正能量、身心健康、高素质的人才[1]。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应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为核心
每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正面的能量,而积极心理学要做的,就是要挖掘出个体心中的正能量,引导个体培养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能够有效地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使个体隐藏的正能量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积极心理体验是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
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为核心,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与学生就教学目标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是参与实践活动等,促使学生对积极心理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从而理解积极心理学的真意,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正视潜藏在内心的正能量,,促进学生的心理向着健康、积极的一面发展。
(三)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构建出完善的积极心理教学体系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处于对立的状态,彼此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心理上难以互相理解,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构建起完善的积极心理教学体系[2]。
积极心理教学体系不仅包括高校课堂教育,更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教学体系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座谈会或是讲座的形式,讲解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加深对积极心理的体验。此外,教师还要时常为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心理因素和隐藏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向更加积极、向上、开朗的一面发展,从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压力、挫折,都能够及时调整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咏梅,张界平,熊英,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发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3):331-332.
[2]杨柳.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6(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