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选择性课程改革的中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二元逻辑路

2018-03-1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陆松波
  [摘 要]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印发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本轮课程改革是对2006年专业课程改革的承接和调整,本次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是“选择”,基于选择性的文件精神,本次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各校是否能开发出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资源。根据以往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的固定逻辑思维,都是从教师兴趣元逻辑路径出发进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但基于选择性的课程改革,选择的主体在于学生,因此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应从学生需求元的逻辑路径出发,这二元开发逻辑路径存在一定的矛盾,在二元开发逻辑路径分离中试图找到一条相互融合的开发路径。
  [关 键 词] 选择性课改;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018-06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200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以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根据文件精神,进行了全省强化“类型”建构的“职普分离”的专业课程改革。时隔八年,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印发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组织实施。这次课程改革是对2006年专业课程改革的承接和调整,我们姑且称其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次增加“选择”机会的“职普融合”的课程改革。
  浙江省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主要突显以下几方面的重点突破内容:(1)以“职普融合”为改革取向,构建中职教育的“选择”机制,打破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制度瓶颈。(2)以“选择性”为改革理念,构建可供学生充分选择的课程制度与课程资源,破除千人一面、万教一法的传统教育顽疾。(3)是在“职普融合”框架下,探索“专业教育”新模式。(4)实施多重举措,创新教学模式[1]。综观以上四个方面,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开发出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资源。
  我校是“选择性”课程改革首批宁波市试点学校,在选择性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都在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笔者作为学校业务副校长,在具体校本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碰到了一些困惑。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基点是什么?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逻辑路径如何构建?校本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相关矛盾如何解决?基于“选择性”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落实这些文件精神所产生的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探索与实践,实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同仁对中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
  综观国内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相关文献资料,多数均以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实践与思考或者某一门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实例研究为视野进行探索与研究,较少涉及开发逻辑路径相互融合的相关研究,再加上我省所推行的选择性课程改革又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此改革推进下的这一问题研究当属新生事物。然而,在2015年4月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中由金银姬老师所撰写的《以生为本的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以“菜,榨出的道理”一课为例》一文,则从学生为本的开发逻辑路径,以具体课例为开发实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一课题为以学生需求为开发逻辑路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三)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我校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实际,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在选择性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基点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创业需求等方面,由教师开发相关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一开发路径我把它称之为其中一元(学生需求元)的逻辑开发路径。但在如今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实际过程中,是以教师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为开发基点的,完全按照教师一方的意愿和特长来进行开发,这一开发路径我把它称之为另外一元(教师兴趣元)的逻辑开发路径。这二元逻辑开发路径存在一定的矛盾,笔者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基于教师兴趣的开发逻辑与基于学生需求的开发逻辑二元之间,通过调查与问卷,找到一种融合点与平衡点,以更好地开发出既适应学生需求又彰显教师特长的校本选修课程。
  二、研究内容、主要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研究内容
  1.基于教師兴趣和特长的校本选修课程开发路径(教师兴趣元)下的选修课程形成机制。
  2.基于教师兴趣元所形成的校本选修课程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筛选出基于学生需求元路径下的部分选修课程。
  3.通过二元路径融合,找寻出教师兴趣元和学生需求元之间的交集,即为所要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
  (二)主要概念界定
  根据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课改方案提出构建供必修的“核心课程模块”和供选修的“自选课程模块”两大课程类型。其中“自选课程模块”又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两部分,本研究所指课程仅限于自由选修课程部分,即本研究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以及最后所形成的课程体系,都是指自由选修课程。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获取的过程”,但我们常常只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而忽视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2]。浙江省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选择课程的局面,通过学生需求元方面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开发的源头上来,把课程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让学生感受到学得懂、被肯定和存在的价值。
  2.“生命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理论主张,要改变教育中对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形而上学的认识,不要把学生当物,不要割裂式地对待学生,要把增进人的生命主体意识看作是时代对教育功能的重要规定,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发展其个性的多样化、可选择性的环境和教育方式方法[3]。把教师兴趣元与学生需求元两者结合,进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参与选择、学会选择的机会,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