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

2018-03-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红煜,黄晓峰,张广庆,殷作群
  [摘 要] 介绍了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市场、企业对毕业生的全面要求为出发点,对生物制药生产企业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主要目标,按照学习和教学规律进行改造,适度整合,科学排序,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并在2015级专业主干课程中实施,以期为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负责教师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生物制药;项目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10-02
  目前,生物制药产业是国内外最活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因此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本科移植过来的学科体系烙印;讲得多、做得少,理论多、实践少;理论与实践脱节,办学与企业“脱轨”;没有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水平偏低,滞后于制药行业的发展等弊端,职业教育特色并不突出。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在13年的办学过程中,为黑龙江及全国的生物医药领域培养出4329名高素质技能人才,探索并初步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一、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医药市场需求出发,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依托医药行业协会、校外合作企业、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等资源,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对黑龙江省的15家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制药类生产、经营企业28家,共计43家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了解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概况,黑龙江及全国的人才需求,通过实习检查了解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并对全省13所高职、3所本科、4所中职院校进行调研,了解本专业不同培养层次的不同培养目标的差异,了解他们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为我院进行生物制药课程体系改造作对比参考。
  由校企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调研结果分析反复论证,明确了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在具有必备的化学、微生物基础、药事管理等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原料及其制剂生产的工艺技术,具备利用生物分离技术、微生物及基因工程技术从事生物药品生产、检测及质量控制等领域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药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模块化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是市场、企业对毕业生的全面要求,即能力、知识、素质要求。通过对生物制药生产企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生物原料生产—制剂生产—(原料及制剂)质量检验—销售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主要目标,按照学习和教学规律进行改造,适度整合,科学排序,重构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根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每门课程以药品生产车间为模块组合内容,,每一模块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如,生物制品制备技术是以血液制品车间和疫苗生产车间为模块组合的,疫苗模块的内容按疫苗生产工艺过程设计内容。本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分为基本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职业扩展课程四部分。
  三、课程标准建设
  从新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主干课程入手,对2015级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生物分离技术、微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品制备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分析技术、药品生物检定技术、GMP实务、医药市场营销技术8门课程,逐一进行了課程项目化课程标准建设。
  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047”站生化药品制造工、药物制剂工、发酵工程制药工、疫苗制品工、药物检验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及职业岗位标准,建立了生物制药专业教学标准及核心课标准、系列技能项目训练及考核标准。
  首先,每门课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材(校本教材);其次,要在真实或仿真配套条件下展开“做”,具体“怎样做”也并非照搬真实的工作过程,而是将真实的工作过程经过教学化处理,配以详细指导,分重点、分主次进行学中做或做中学。用教学标准规范、引导授课教师自觉地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对照课程标准“对标找差”,根据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评价学生,进而完成了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设计。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思路
  为了保证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的教学设计之间能够按照过程,合理衔接,浑然一体,从本专业从事的核心岗位、发展岗位以及专业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知识要求、素质要求来进行一体化设计。例如,微生物制药技术和生物制品制备技术制造出来的原料,经由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提取分离后作为药物制剂技术的投产原料,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制剂生产出成品,经过药物检测分析技术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检测合格后,可以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中成为销售的对象。由此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不多不漏,清晰明了。如下图所示。
  (二)课程的实施与反馈
  每门课均安排两名专业教师担任,在实践过程中,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课前对照课程标准,互相激励和促进,共同研讨来自企业的真实或仿真或模拟项目转化为学习任务的可行性和最优性。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避免了枯燥理论不愿学、学不会的尴尬和畏难心理,在工作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课堂活跃了,学习氛围好,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形成了。在顶岗实习中实现了入岗即顶岗的良好对接,并为学生的自主、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办法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