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红梅
[摘 要] 从“电子书包”的内涵入手,将“电子书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成互动探究、协作内化和展示拓展三个阶段。对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力求通过“电子书包”促进职校英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电子书包;英语写作;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022-02
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教与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从提高课堂效率开始,逐步推动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以知识传授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发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而《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英语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够完成一篇80~100词的作文,然而写作是中职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笔者尝试基于电子书包开展英语写作教学实验,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以“My School Life”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电子书包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电子书包的内涵
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节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1]。
二、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它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倾向,认为同伴教学和分组学习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意义学习”理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将当前的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使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2]。
(三)“建构主义”理论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3]。
(四)“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之方法是自动、自主、自导,主张实行“六大解放”,提倡“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辟创造精神,他认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4]。
三、电子书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三个阶段
笔者把电子书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成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动探究”,它是在课前进行的。教师创设情境,并提供微课及自主学习任务单,同时提供微信和QQ在线辅导,通过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第二阶段是“协作内化”,它是通过课堂上的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第三阶段是“展示拓展”,它是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和拓展提升来完成的,这符合中职的英语教学实际。
(一)互动探究,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认为,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动”“自得”,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采用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時,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5]。
电子书包依据《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英语考试大纲》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发的“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件等“资源库”,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整合。
例如,笔者在讲解“My School Life”时,先让学生用手机拍摄具有代表性的校园图片或视频,运用美篇软件制作成视频后,分享至蓝墨云班课平台。依据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把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教学活动和实际问题挂钩,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学习支架。在设置学习任务时,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包括心理及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由此可见,电子书包提供网络资源库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二)协作内化,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课堂学习策略体系[6]。合作学习的流程如下:
1.科学地分组。笔者把全班分成7组,每组6人。每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并对他们进行一些岗前培训;然后由小组长再对其组内其他成员进行培训。科学的分组便于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与合作性。
2.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组内分工,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
3.引导学生组内协作,实现知识内化。为此,教师要不断监控各个小组活动并及时点拨,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以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展示拓展,分享师生活动成果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展示活动来交流和分享师生的成果,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下面笔者以“My School Life”为例,讲解展示和分享师生活动成果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