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惠珍
[摘 要] 在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培养是尤为必要的,其不仅能够凸显出现代教育的人文核心,同时也是助推舞蹈教学更为丰富多元的有效举措,并且鉴赏能力培养方法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职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策略进行着重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舞蹈教学;舞蹈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036-02
舞蹈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在一定的时空当中,动态人体形象的流动蕴藏着一定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动作、韵律、表情、音乐、舞美、服装的整体效果中[1]。所以,舞蹈教学实际上也是一项发现美、表现美、传达美的教育活动,以肢体动作为具体表现形式去震撼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对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并将其纳入了舞蹈教学当中,使舞蹈教育课程体系更为完善且丰富。
一、当前中职舞蹈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不均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绝大多数的初级中学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继续就读高级中学,也就造成中职学校不仅生源有限,且整体质量严重下滑,选择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也有大部分没有舞蹈基础。此外,中职学生之所以喜欢舞蹈,大多数是因为追求时尚潮流,而对教材中的舞蹈知识与课堂中所教的舞蹈并不感兴趣。同时,由于舞蹈基础的匮乏,也导致部分学生面对艰苦舞蹈学习而选择放弃。
(二)学校重视不够
在部分中职院校中,虽有开设有舞蹈技能课程,但却没有设置舞蹈鉴赏课程,也有部分中职院校虽然顺应时代变化增设了舞蹈鉴赏选修课,但其教学内容过于浅显,仅仅停留在认知阶段,同时课程安排、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环境都无法及时跟上,导致舞蹈鉴赏课程流于形式,完全无法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三)重技能轻理论
舞蹈艺术教育讲究循序渐进,同样也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对舞蹈技能实践非常重视,但对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却选择性地忽视了,以至于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美感理解匮乏且认识不足,也正因为无法领悟其中蕴藏的内涵美,导致学生的舞蹈学习仅仅停留在模仿表层,难以实现美感的传递。
二、提升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重要意义
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生活,同时也教会人们以正确的态度与眼光看待生活,促进人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其中,舞蹈作为一门舞台艺术,进行舞蹈鉴赏同样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一部优秀、健康、积极的舞蹈作品,往往能够唤醒人性的美好,从中体会到美的享受,进而陶冶情操、感化心灵,懂得以乐观的心态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许多中职院校都纷纷增设了舞蹈鉴赏课程,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进行舞蹈作品赏析时,不仅能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享受,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审美能力与艺术情操,而避免出现舞蹈技能学习过程中一知半解的情况。唯有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提升,才能够通过观察、分析作品而得出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懂得如何用心去体会、去捕捉作品中的美感,对舞蹈作品中的优缺点进行评判,进而反观自身在遇到相似情况时要如何完善,并想方设法在舞蹈实践中做到尽善尽美,提高舞蹈专业能力。
三、中职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相关策略
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而舞蹈鉴赏教学同样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结合当前中职院校的舞蹈技能教学与舞蹈鉴赏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在舞蹈鉴赏中渗透舞蹈的历史人文背景
舞蹈的起源要追溯其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而舞蹈的产生正是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劳动生产、战斗等生活场景的模仿重现,同时也是人们进行内心情感交流的外在表现。[3]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并且让学生的舞蹈知识结构能够进一步完善,教师在舞蹈鉴赏教学中可将舞蹈的历史人文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在该舞蹈的特定历史人文时代背景中去对舞蹈进行全面且系統的分析鉴赏,进而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充分感知舞蹈的内涵表达,将自己置身于舞蹈起源的年代和环境当中,有助于学生紧紧围绕其人文环境特点去领悟舞蹈的思想核心。
比如,在我国的汉代时期,其舞蹈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朴拙浑厚的泱泱风格,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刚柔并济的力量。教师在简单地向学生讲解了汉代的文化特征之后,便让学生自主鉴赏《盘古舞》,让学生的感性认知得以进一步强化。又如许多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内涵认知不足,实际上中国古典舞是一种集戏曲与舞蹈于一体的表现形式,甚至被人们称作为“戏曲舞蹈”。基于此,教师可让学生对古典舞《爱莲说》进行欣赏,该作品源自宋朝诗人周敦颐的散文诗《爱莲说》,学生在鉴赏时便可首先对该文章进行一定的了解,进而透过演员行云流水、欲诉还休的肢体语言去感知我们东方女性的古典之美、婉约之美,感受其所表达的荷花洁身自好、傲然独立的君子品质。如此一来,在历史人文背景的结合之下,学生对舞蹈作品中的写意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舞蹈鉴赏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二)在舞蹈鉴赏中渗透对不同类型作品的分析对比
若根据作用性与目的性来区别,舞蹈可划分为自身生活所需而跳的“生活性舞蹈”与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艺术性舞蹈”;若根据风格特点来区别,舞蹈可划分为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等[4]。而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鉴赏者所持有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方法去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是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并且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