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军
[摘 要]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检验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促进教学改革的进步、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师资水平的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从近几年指导国家、省市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竞赛的经验出发,从电子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探索在大赛的背景下促教促学的实践研究,突显职业技能大赛在促教促学方面的优势及作用。
[关 键 词] 电子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050-02
现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已使社会和企业越来越青睐技能熟练且具有职业核心素养的技术人才。基于此,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过硬的技术以及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学生便成为各中职学校思考的重点。于是,以转变原有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扎实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甚嚣尘上。然而,如何衡量在校学生的学习效果,各中职学校间也莫衷一是。以教育部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与模式,可以有效对接行业、企业标准,提升教师业务,突显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因而,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便成为各中职学校争相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金石。
一、电子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依托技能大赛的背景,从赛题内容与指导过程反观现在的电子专业教学模式,不难发现现有的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教学方式落后与成效偏低
为简化教学工作量,很多教师没有遵从课改要求,依旧使用原来的灌输式的方法来教学生知识,只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严重脱离了职业教育中理论、实践结合的要求,更遑论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加上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自然对专业学习敬而远之了,渐而对电子专业学习出现厌恶的心理,学习效果自是极为低下。并且教学考核的方式多为单一的试卷,缺少对学生思维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
(二)专业教学跟不上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已经逐步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领域。在智能制造的引领下,已逐步将多门学科、多个信号、多个领域融为一体。然而,在专业知识教学上仍然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1)学校仍以滞后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完全按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致使学生局限于书本,对书本以外的新技术、新工艺了解甚少,给他们的顺利就业带来极大的困难。(2)实践条件的限制及落后。很多学校仍然使用多年前的设备,没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三)教师专业水平不足,不能满足优质教学
各学校中教师队伍仍然存在实践与理论两条平行线的现象。专业教师也缺乏根据时代的步伐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时期的电子专业的动态趋向、行业、企业的产品、需求动态。此外,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独守一门课的现象严重,不能对专业相关课程进行剖析與融合,学习的动力不足。
二、以赛促教促学的途径
(一)以大赛为背景对课程设置进一步优化
职业技能大赛的设置是依据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在内容选择上紧贴企业岗位技能,符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了风向标。笔者指导“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10年,,该项目的任务书要求参赛者进行器件选择、测试、安装、调试等操作,进一步制作一个“电子产品”。同时该作品只需要经过简单改进加入包装即可作为产品推向市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赛项内容需要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产品,对所学专业进行合理运用,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相关问题,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最近一年的全国技能竞赛试题为例,任务为《主机控制主板》和《温度控制报警器》,分析赛题可以发现竞赛题目的综合性、难度及对参数精度的要求都挺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温度控制报警器。内容偏重于电子线路、单片机、传感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综合设计应用,不单纯地偏向于某一个知识点、某一门课程。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赛题中涉及的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无线电装接工、电子测量与仪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路设计、传感器技术等。专业部、教研组会同相关教师、企业、专家进行思考、论证,依托大赛背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进行筛选、优化、整合,制订可行的项目化任务串联知识点。
(二)以大赛为背景对教学模式进一步改革
大赛的任务书涉及电子专业的多门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操作,是一个综合类的项目。我们可以结合大赛的形式、考核内容、方式方法、评价标准等,与之制订相应的教学任务书,从基础到综合,将教学内容融入任务书的项目中,在实施任务的同时让学生真实体验到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模式,切实做到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过程中融入合作、探究、角色汇报等符合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的先进教学法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例如,某年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电路,它分输入部分(人体感应、红外对管)、中间信号处理(单片机)、输出部分(数码管显示、电机等),电路包括了很多的知识点。因而,可以利用模块化教学将每个模块设定项目任务,再根据每个划分的任务实施,体现出做中学与做中教,以产品完成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及产品成果作为考核标准,这是最优的检验方法。这里将某赛题进行分解,设定八个模块。第一部分:器件识别能力。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有一定数量的元器件,进行快速、正确的识别,找出所需的元器件并判断出元器件的质量。第二部分:焊接技术。考查学生的基本焊接能力和方法,使焊点符合工艺要求。第三部分:电路分析能力。学生能根据给定的电路原理图进行识读,按模块分析电路的原理及工作过程,这就要求学生理解基础电路结构。第四部分:电路装配能力。能根据电路板、电路图、元器件,快速地实现电路板的装配,要求学生懂得元件的极性、装配方法及顺序。第五部分:电路设计排布能力。需要学生根据电路结构自行布局布线,以考核学生如何做到高质而美观电路的基本功。第六部分:故障检修能力。在装配焊接过程中出现错误,以及原有电路板的故障设置,都需要学生根据电路原理来查故障点,并检修故障。第七部分:心理素质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大赛,很多学生都出现心理素质较低现象,遇到电路功能不能实现时,容易慌张、无头绪。第八部分:规范操作。在正确使用仪器仪表与规范操作时,还要做到7S管理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是学生职业素养表现的一方面。不管对教学的方式与形式选取如何,都应以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背景下掌握教学目标为目的,为学生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与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以技能大赛的评价模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质量的监控与分析,改变单一的卷面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