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慧彦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供借鉴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26-02
在旅游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无论是本土旅游的国际化还是国际旅游的本土化,人才国际化是最关键的因素。所谓国际化旅游业人才,需要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具备流利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则与法律法规、掌握品牌国际经营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毋庸置疑,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和输送合格的旅游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旅游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迎接国际旅游市场对人才高要求这一挑战,因此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化势在必行。为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人才,全国各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尝试,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2006年与澳大利亚威廉·安格理斯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合作开办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高等专科教育项目,2016年增设西餐工艺专业,并成立中澳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这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更加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国际化专业和特色课程,促进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区域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作用,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的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工作在中外合作项目运行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体制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突出教学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核心作用,使教学管理能够在全面考虑所引进的专业、课程、师资以及本校师资、实训、生源质量等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安排、整合、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和教材等,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合作双方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达到合作双方共同认可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我们在合作办学的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现了诸如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教学条件、评估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对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加以深入思考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中外合作教学管理水平。
一、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外语基础较差
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中澳合作专业为例,中澳合作专业招收的学生来源复杂,有的是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有的是中职院校毕业生,有的是没有参加高考通过提前招生选拔而来,还有些是退伍后复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英语水平较弱,而中澳合作专业30%以上的课程均由澳方教师全英文授课,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中澳合作专业学生承受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双重压力。此外,中澳合作专业学费远远高出其他普通专业,能就读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良,加之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也给教学管理人员等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优质中外师资不足,影响教学质量
在外方师资方面,由于签证、薪酬、教师个人等主客观原因,项目引进的外教人员并非全部来自外方高校的优秀教师,有些外方课程不顾教学规律,过多采用“飞行教学”或“集中授课”,中方教师和课程为其开路,使学校整体教学管理秩序紊乱,也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在中方師资方面,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中澳合作专业为例,澳方要求参与中澳合作专业授课的中方教师也必须具备澳方师资资格和双语教学能力,但是现实中由于中方教师赴国外培训交流机会人数有限,能用外语表达流利的优秀双语教师不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用中文教学代替双语教学或者双语教学比重缩水的情况,这不仅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而且也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隐患。此外还存在专任教师、行业兼职教师、外聘教师、刚毕业新教师等多种师资现状参与教学。这样组成的中外教师队伍难以胜任中外合作专业的教学要求,难以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三)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缺乏,影响合作办学质量
目前,还未建立起国际认可的完整的教学质量监管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监督管理部门也缺乏必要的评定依据和执行手段;在政策执行中,,监督检查不力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表现在教学质量管理上,缺乏被社会认可、公正有力的外方监管措施,存在管理松散甚至不到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质量。由于合作办学的行政监管体系过于封闭,未能有效地推进社会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外国教育提供者的教育质量缺少统一合理的评估认证标准和体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发展过程中,还不能利用社会评价体系提供的信息来调节教育服务的供求关系;在资格认证和质量保障方面,中外双方之间缺乏合作与共识,缺少一个双边或多边认可的评价标准。
此外,目前中澳项目因需要双方共同管理,教学活动的网络化还不统一,需要进一步构建起一系列涉及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信息、试题、教师、学生、教室等教学资源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实行教务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实行英语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英语水平测验,根据成绩分成A和B两个层次,采取难度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和教师英语教学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