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环境下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入学教育中的应用

2018-05-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冯宗翰
  [摘 要] 探索了一种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入学教育的新模式,针对新环境下大学生的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把握了最好的时间点,也为学生健康地生活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善厌学、行为习惯不好、迷茫焦虑等常见的大学生身心问题。
  [关 键 词] 入学教育;积极心理学;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58-02
  一、引言
  从高中步入大学,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上的一个转折期,也是人生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改变。而中国的教育特色又恰恰是中学阶段学业紧张而大学较为轻松,所以对新生来说,新的学习方法、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生活环境会让不习惯独立思考、缺乏独立规划能力、不具备生活常识的“95后”大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而入学教育正是他们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不过许多高校都忽视了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入学阶段的重要意义。
  在入学教育时加入积极心理学的辅导对大学生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知自己,建立良好的学习观和道德观,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积极探索自己的特长并发挥潜力,最终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
  二、新环境下入学教育的问题
  (一)新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全面进入以“95后”大学生为主导的时代,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这一批大学生的特点也更加鲜明,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群体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就要求广大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发展,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并清楚这些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对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而言,主要的心理问题无外乎学习、情感、社交三方面了。
  大学阶段的学习同高中阶段不同,以主動学习为主,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基础的理论和该课程的研究方法,大量的学习都是学生课下自主完成的。这一学习模式的变化让很多学生无法适应,缺乏学习主动性、无法为自己指定目标、不会使用相应的学习方法成为阻碍大学生成才的最主要原因,逃课、厌学、“60分万岁”等现象在高校比比皆是,其根本在于学生没有在入学之初就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没有对学习建立积极的认知。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在提高,但还是可以看到许多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列为选修课,即使那些将心理健康课列为必修课的学校也大多把这一门课安排在大二或者大一下学期。这就错过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行为认知和道德观念建设的最好时机,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懒惰”的生活和学习,此时再想建立积极的认知就非常困难了。
  在一些高校中,上课时候“抢后排”、玩手机、看漫画的现象屡禁不止,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事也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心里还没有对大学学习有所重视,不清楚大学学习的意义,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一问题本来很正常,毕竟大学的学习模式和目标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在入学教育时为学生讲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势必会出现上述的种种问题。但是传统的入学教育不成系统,不成体系,都是班主任或辅导员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出发,对学习进行讲述。而真正能够改变大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态度的是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而积极心理学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积极心理学旨在让所有人关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用积极的方式应对自身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确立切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重新构建对大学学习的认知和态度,以积极阳光的情绪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达到愉快学习、有目标的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P.Seligman于1998年倡议并于2000年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提出的,他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科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塑造”。积极心理学之于教育是最好的应用领域,无论是童年期还是青年期都非常合适。在各种心理学流派和心理团辅的理念中,中国高校目前的情况也最适合使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因为它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发现并激活自己内在的资源,提升自己的学习动力和道德品质。
  (一)加强高校内部氛围的营造和环境的创建
  高校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一所学校是否有积极向上的校风和良好的高校形象对身处其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让积极的氛围环绕校园,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环境是重中之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该着力于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文化为载体,以特色活动为依托,用高雅文化取代“快餐文化”,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自己,提供一个让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华和表现自己的平台。
  (二)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道德培养
  中国本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化的礼仪之邦,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升学压力的不断提升,初高中教育的重点完全侧重于应试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没有跟上知识积累的脚步。
  积极道德人是指个人在道德范畴下积极追求真、善、美的品质。而大学生的积极道德人格正体现在积极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诚信、友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入学教育中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同教育实践相结合,能够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心理学在入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Seligman曾研究“习得性无助”,并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习得性乐观”,认为乐观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这对当前环境下的大学生而言非常有帮助,学业的压力、生活的困惑、未来的迷茫以及外部思潮的影响,使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明显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让他们无法追求真正的幸福,无法在大学里肆意挥洒青春的激情,无法通过学习知识让自己得到满足。而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入学教育时采用积极心理学辅导得以改善,当然这需要掌握这方面知识和技术的心理辅导老师来实现。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