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模

2018-05-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林洋
  [摘 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民心相通”是一种“软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来华留学生正是达成“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同时沿线国家对发展对外农业合作的强烈需求为地方农业院校来华留学事业提供了外推力, 因此地方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现行培养体系,提出创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势必会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46-02
  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及意义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领导人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首届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第一次以留学工作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也是首次把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两项重要议题统筹研究的会议。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基于国家发展和当前中国留学的现状,基于社会人才战略、外交人才战略、国家形象战略的战略布局。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在华留学生生源国度和地域总数为20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目增加明显,相较2012年,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泰国学生数目排名分别上浮了5位、2位和1位。2016年,沿线64国在华留学生共207746人,同比增幅达13.6%,高于列国均匀增速。相比2012年,教育、文科、工科和农学学生数目明显增加,增幅均超过100%。
  二、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现状——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全国目前共有36所农业类院校(含机构)接收留学生,农科类留学生人数约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以奖学金学历生为主,短期生、交换生为辅,自费留学生比例非常低。吉林农业大学自2011年和2013年先后成为接收吉林省政府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主,长短期交流项目为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相结合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体系,同时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学校明确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扩大数量、提升质量和优化结构的思路,做好政府奖学金资助项目,扩大自费留学生数量,扩增留学生来源国,增加接收留学生学科与专业数量,构建与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相适应的留学生培养体系。
  (一)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基本情况
  吉林农业大学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从2012年到2016年,留学生规模快速发展,总人数增长200%。中国政府奖学金杠杆作用显著,2014年开始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预计各类留学生总数达到200人以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将达到93人,是留学生人数主要增长点,占留学生总数的68%,,同比增加50%以上。吉林省政府奖学金生16人,占留学生总数的12%;学校奖学金24人,占留学生总数的17%;自费生4人,占留学生总数的3%。学校共有来自39个国家的留学生,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50%左右。
  (二)学校来华留学生层次及学制
  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学校提出了以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为主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发展规划,来华留学教育已从最初单一的本科生教育发展到本科生、高级进修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短期生五个层次。特别是接收高层次学历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来华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学制为4~6年,硕士学历教育学制为2~3年,博士学历教育学制为3~6年。
  (三)来华留学生专业分布及全英文授课情况
  从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分布上看,目前,学校所有学院中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已超过半数,其中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中药材学院、园艺学院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涉及32个专业。其中,动物营养与饲科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植物病理学、预防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6个专业为我校优势特色专业。目前我校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均为汉语授课,硕士和博士的部分优势特色专业开展了英文授课。
  (四)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
  学校充分依托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及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结合国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制订培养标准,秉持“趋同但不等同”原则,在培养优质留学生上下工夫。在培养环节上实施趋同管理,在课程体系上所有专业均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以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为主,教务处、研究生学院及各二级学院密切配合的教育工作体系,同时严格加强课堂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留学生学有所得。学校在留学生教育上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选聘了知名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作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导师,要求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来华留学生的业务培养实施全程、全面把握,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奖惩并用、明晰权责,确保留学生学有所成。
  三、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和课程体系陈旧,缺乏适合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目前农业院校只有部分优势学科制订了针对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大部分的专业培养方案不完善,在已制订的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反映出培养方案缺乏国际视野,课程体系没有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二)英语课程建设步伐缓慢,规模小,缺乏延续性
  對高层次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用英语授课较为普遍。2013年全国批准建设150门全英语精品课程,农学的英语精品课程只有南京农业大学的一门《高级植物营养学》课程。
  (三)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低,影响培养质量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