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钳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0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伟,田治坤
  [摘 要] 钳工作为一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机械加工工种,是各类机械加工的基础工种。通过分析当前钳工实训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六步教学法对钳工实训课堂进行精心设计,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钳工实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64-01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全面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信息时代,高职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有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的优质复合型人才。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具备网络、多媒体的技术平台,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却不尽如人意。
  本文拟以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进行高职钳工实训课程的应用研究,以期为高职钳工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教学现状
  钳工是一种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对零件的加工制作,对机器的装配、调试及修理的工种,是各类机械加工的基础工种。在我院,钳工实训课程已确定为全校公共必修课,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也为后续机械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鉗工实训课堂由于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所用设备工具简单,让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备受打击。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钳工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训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具有新意的课题,使学生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训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策略
  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负责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主要采用兴趣课题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同步提升。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根据“课前准备→情景导入→分工合作→课堂演示→分析评价→能力拓展”六步教学法原则,结合钳工实训课程自身的特点,该课程的总体流程设计为:课前热身→理论课程→任务布置与小组讨论→实训课程→分析评价→能力拓展。
  1.课前热身
  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寻找合适的兴趣课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制作微课视频、PPT等教学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邮箱等网络社交工具、雨课堂教学软件或者慕课形式让学生课前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在课前达到热身的目的。
  2.理论课程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学习,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还不了解,此时教师可通过问卷星、雨课堂等教学软件以选择题的形式给学生手机发送考核试题,考核完毕后教学软件会自动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结合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授课。
  3.任务布置与小组讨论
  (1)通过视频或PPT等形式导入兴趣课题情境,向学生解说课题的要求与注意事项。(2)根据异质分组原则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成一组,尽量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由于每组最终需提交一个最终产品,在分配任务时需考虑各成员之间的能力差距,合理分配任务。(3)学生接收任务后,根据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自主寻求解决加工零件的方法。(4)经学生自主分析获得零件的加工方法后,组织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协商最终产品的加工组装方案,各组员根据产品的要求适当调整自己零件的加工方式。
  4.实训课程
  教师通过演示、视频、慕课等形式让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操作要领,待学生掌握技能的操作要领后,让学生各自加工自己的零件,此时教师需在实训场地巡回指导,对学生的错误操作给予纠正。
  5.分析评价
  待产品加工完成后,各小组通过小组汇报形式对各自组员在零件加工、装配、人员协商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优劣得失。教师根据课题要求对产品的完成情况、学生理论与实训课堂表现情况、小组汇报情况等方面进行点评,并评选出最佳的优秀小组,在课题成绩中予以体现。
  6.能力拓展
  学生完成学业后最终服务于社会,在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师需将本课程的知识与社会生产实际相融合,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解说岗位需求与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平.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50-52.
  [2]刘峰善.钳工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3):30-32.
  [3]周永光,张兴强.浅谈高职钳工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究[J].科技风,2017(7).
  [4]张俊娟,穆卓辉.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2015(10):73-74.
  [5]杨善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1):33-37.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