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亚云
[摘 要] 汉语是世界上形式优美、表意丰富、感情充沛的语言之一,语文就是研究汉语的一门科学,因此学好语文是传承祖国传统语言、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在职业院校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高,因此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深入探究语文教学、客观认识存在的问题,依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才能保证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效果提升,才能促进职业院校教育的稳定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切实提升。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186-02
在我国的学科教育体系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具备高水平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深入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也不能切实领悟教师传授的各种技能,将直接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效果低下,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速度与发展水平。尤其是在职业院校招生时,生源一般都是高等院校录取之后剩余的学生,这些学生同那些被高校录取的学生相比,学习能力水平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理念不强、学习底子薄弱,这就更加制约了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高度发展。因此,对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寻找其中的问题所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必要措施,保证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职业院校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职业院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知识、技能、思维、情感从教师向学生进行传递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存在问题,也不过就是学生、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问题。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专业化、技术型人才,学生毕业之后就将直接进入技术性的工作岗位,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一种观念,那就是职业院校的教育应当以专业技术为主,以文化知识为辅,甚至部分教师产生了文化知识学不学无所谓的错误观念,这在理念方面就制约了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其次,教师的工作热情存在问题。因为学生的素质不高,学习能力差,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存在厌学情绪和逆反情绪,语文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进行教学,但是却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的工作热情出现衰退,,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不思进取、敷衍了事成为一种工作常态。然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持续了多年,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一味采取简单机械的教学方法,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感悟和学习效果,重视理论,却忽视实践。最后,教学内容的设置存在问題。语文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发展没有丝毫关联,学生从语文学习中不能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也没有动力。
(二)职业院校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成绩落后、表现不突出,所以长时间游离在课堂教学的边缘,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甚至被教师和同学直接忽视,丝毫没有体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其严重的逆反情绪,厌学心理严重,同教师的教学互动几乎为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启”也不能“发”,课堂学习氛围低沉、冷落,造成教师的教学热情下降,严重制约了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应当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面对的学生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定局,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学习效果低下,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同教师开展深入的、良好的互动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所以我们不能抱怨、不能气馁,而应当鼓起充足的勇气面对工作的挑战,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学生,不要批评指责学生;应当耐心对待学生,避免抱怨学生;应当多多鼓励学生,避免讽刺打击学生。总之,为了促进学生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采取合理措施,大力提高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既然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状况有了一个深入的、准确的认识,那么在实际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就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不能将目标定得过高,导致学生即便经过积极的学习和努力也不能实现,那样只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导致学习兴趣丧失。同样,目标也不能定得过低,导致学生感觉语文学习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目标的制定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目标的高度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之内。为了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及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愉悦感,激励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另外,教师应当明确“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一理念,当学生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同时,还要引导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充分尊重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大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样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保证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才能自主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才能同教师开展广泛、深入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保证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明确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利益、充满欺骗、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进行深刻的批判,但是仅此恐怕很难再度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学科间的互联,进行学科知识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互联,促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一个明确的感受,又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