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蓉
[摘 要] 通过对河北省几所高职院校的样本调查,设计调查问卷,明晰河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关 键 词] 高职;创新创业;调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36-02
一、研究缘起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正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然而不可忽视的现状是,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学科的地位、重视程度、社会环境支持力度等成为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河北省几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样本,设计调查问卷,研究河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二、研究设计情况
(一)问卷设计和调研方法
本报告所采取的问卷调查是以网上问卷为主要形式,对河北省4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该4所高职院校涵盖了国家级示范院校、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院校、一般院校、民办院校等几种不同层级,因此,在样本的选取上较为全面与合理。此次网上发布的调查问卷共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涵盖了就读院校、性别、专业、年级等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第2部分为抽样的4所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在校高职学生对创业的认识;(2)在校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3)在校高职学生对创业准备及创业选择的认识;(4)在校高职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需要,也就是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需求。最后通过两道主观题,了解在校高职学生对创业的建议。
(二)问卷施测情况
本调查采取随机的方法,选取了国家级示范院校、一般院校、省级示范重点建设院校、民办院校等四所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所选样本的学校类别和专业教育全面,涵盖理工、医学、经管等三类专业,调查的样本结果比较合理。此次调查共有1068名学生参与,收回有效问卷共有1063份。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创业”的理解
在“您认为什么是创业”的问题回答中,如图1所示,有17.7%的学生认为是一家企业的创办,还有12.83%的学生将创业理解为前沿科技项目的开发,另有13.3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有超过一半(56.09%)的学生可以理智地认识到创业是开创一份个人的事业。
由此不难看出,多数学生把创办企业、创造盈利的经济层面作为对创业的定义,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忽视了最重要的个人爱好与价值的实现。
此外,图2在被问及对创业的态度时,有84.45%的学生对创业给予了认同,表示很想创业,有15.55%的学生明确了不想创业的态度。
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多元化的,对创业的态度也持开放与肯定的态度,这就为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理性认识基础和主体基础。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96.82%的学生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持认同态度,这说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需要,也是广大在校学生的个体需要。当我国从重学历轻能力转变为重视个人能力时,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也逐渐成为立足之本,当学生不再将体制内作为首选就业目标时,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也就显得愈发重要。
在“哪个领域创业”的问题选择中,选择和自己兴趣有关的学生接近半数,,达到了47.75%;还有19.47%的学生在自主创业时会考虑所学的专业;17.57%的学生则把准入门槛低、前期投入少的行业作为首选,只有15.21%的学生在创业时会把热门行业领域作为首选,这反映出“95”后的大学生关注自我的特点,将个人兴趣放在了第一位,也符合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发展要求,因此要引导学生积极将兴趣与专业课结合,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对“是否了解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的回答,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选择了一般和不熟悉,只有2.25%的学生选择了“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创业教育时,要以脍炙人口的方式将大学生创业政策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为自己争取到等多的权益。
(三)创业中存在的障碍
通过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资金短缺、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等。而有56.27%的学生认为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是目前创业面临的最大困境。
四、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分别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观念等方面详细掌握了一手资料,了解到了河北省高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程度不够
创新创业教育是由学历认可到能力认可的重要突破点,在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来看,河北省许多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都划拨到学院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全权负责,任课老师也由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者各系负责就业的辅导员担任。由此可见,不论是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师资,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社会环境支持不足
在此次的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对创业过程感到迷惘,参加创业比赛的还是少数学生,创业路演等实践比赛没有能够惠及到大多数学生,没能够大众化、普及化极大地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也沒有在最大范围内调动起更广大学生的热情。对此,要在宣传力度、方式、地点方面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让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活动能在绝大多数学生中间生根开花,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三)教育的地位不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