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校校歌育人功能浅探

2018-06-2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秋梅,郭向光,杨文军
  [摘 要] 高校校歌作为育人育才的文化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体来说,我国校歌发展历史相对比较短暂,存在本校师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本校校歌、更不知道校歌的育人功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为高校校歌的育人功能分析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校歌文化;育人;探索;借鉴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12-02
  一、我国高校校歌的产生与发展
  (一)相关概念
  “校歌”概念分两层。第一层:反映学校文化的歌曲;第二层:彰显本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使师生和社会人士对学校价值观念认同。本文重点探索中国高校的校歌文化。校歌是大学隐性文化的一中,具备文化的内容和要素,也渗透着丰厚的校园文化。[1]
  广义的文化是指一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是一种以符号、语言、人文地理等方面综合呈现的一种状态。本文所指的文化是在狭义概念的高校文化。
  (二)起源与发展
  1897年编制的南洋公学校歌《警醒歌》被认为中国最早的高校校歌;1902年沈心工以《男儿第一志气高》拉开了学堂校歌的序幕;20世纪20年代前后,校歌的创作超过一千首[2],达到了鼎盛时期。总体看,我国高校校歌经过历史革新和演变,可以看出高校校歌的总特征就是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育人使命,这也是高校校歌与生俱来的重要功能。
  高校的功能就是教育救国、教育兴邦。创作于1916年的南京大学校歌、1919的南开大学校歌、1925年的复旦大学校歌、1936年重庆大学校歌,就是在民族危亡之际,默默耕耘,以诚朴的精神发展教育事业,立志为国家培养人才,承载时代使命。
  1937年“七七事变”给国人带来了巨大耻辱,为抵御日本法西斯侵略,各大高校通过创作校歌来传播反对侵略、战胜敌人,创作于1937年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日军政大学校歌、1938年的浙江大学校歌、1940年河南大学校歌等反映各高校在民族危亡与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校歌多元化主要体现学校发展,歌颂祖国,服务人民,构筑梦想,自由成长。例如,河南农业大学校歌《绿色颂》、北京农学院校歌《绿色的希望》、中国农业大学校歌《金色希望》等;而中国人民大学校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歌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响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校歌的育人功能
  纵观校歌发展史,通过时代变革,,校歌将育人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校歌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外在体现之一,透过校歌探究文化的思考将大有裨益。
  东北财经大学校歌中的“我是一棵树,你把我亲手栽,雨露滋润水土美,哺育我成才!”则在赞美、感激母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歌《永远为人民服务》中“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以朴实的语言,阐述着学子们不忘初心,服务社会;以“人民”而命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校歌中“德智体雅造就,造就了社会栋梁;真善美爱培育,培育了国民表率”等,都是这种德育思想的表达。
  师范类院校的校歌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知识的海洋里,追求育人真谛。东北师范大学校歌中“燃烧着青春的园丁,塑造灵魂的工匠”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高校校歌通过丰厚的内涵启发学子智慧、开拓思维。编制于1916年的南京大学校歌中,“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诉说着智慧、仁义、勇气;启迪智慧,教化万民。1938年的浙江大学校歌中“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开启了浙大“求是”风气,展现出浙大以教育为己任,追求真理,以此挽救民族危机的目标。
  优秀的高校校歌体现自由而严谨,继承历史展现青春!例如,北方民族大学校歌《放飞梦想》中的“锐意进取,青春飞扬”;复旦大学校歌中的“刻苦严谨,求实创新,努力前程,为国栋梁”;校歌歌词里充满青春气息,活力涌流。
  很多高校的校歌中表达了体育锻炼的重要。例如,沈阳体育学院校歌中“我们奔跑,我们跳跃,我们拼搏,我们向前”在磨炼意志上表达了强烈的渴望,成都体育学院校歌中“绿荫场上你纵情地飞跃,科学领域里刻苦钻研”。
  优秀校歌通过工整丰富的歌词和独特内涵极大地引发师生兴趣。例如,中山大学现行校歌“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海南大学校歌“峨峨五指、荡荡南溟”;东南大学校歌“东揽钟山、北拥扬子”,这些高校校歌不仅描述了自身的地理环境,也讲述了自身的奋斗历程与雄伟壮志。工整的歌词给唱者以独特而又美好的意境,给人以无尽遐想。
  好的高校通过校歌的制定与传唱来表达自己立志追求朴实无华的教育。例如,清华大学校歌中的“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西南民族大学校歌《托起明天的辉煌》中的“和合谐习,自信自强;我们托起明天的輝煌”,西北民族大学校歌中的“进德修业,自强不息,报效祖国铸辉煌”。
  三、目前高校校歌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一)“外在缺失”的校歌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据笔者调研,我国能够搜集到且在传唱的校歌百首出头,大部分校歌都籍籍无名,未能传播。甚至有学生不了解自己学校有校歌。这种状况造就了中国高校校歌的“外在缺失”。笔者通过问卷对453位高校在校师生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在453位被调查的师生中认为无校歌和不知道是否有校歌的师生比例占到50.99%,超过了知道有校歌的49.01%。
  高校没有校歌的原因有缺少历史积淀,没有了历史积淀的校歌,往往被认为过于轻飘;也有大部分高校因为建校时间较短,尚且处在初建阶段,无暇顾及校歌文化。
  (二)“内在缺失”的校歌
  部分高校虽然有自己的校歌,但是编制急于求成,缺少特色文化,甚至照抄照搬,不能全面阐释校歌文化,从而造成了校歌“内在缺失”。学校特色构成了一所学校的美誉度与学校的品牌。一首好的校歌应使师生具有归属感和自豪感,惠及学生的校际交流、升学、毕业工作……然而,部分高校校歌的编制注重“时尚”、辞藻华丽、阿谀奉承等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一度美化校园硬件设施,学校特色等文化软实力却被忽视。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