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移动学习理论下“雨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

2018-06-2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聂淼,刘炜
  [摘 要] 随着手持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移动学习成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的新形式。而“雨课堂”作为一款新型的线上教学工具,可以让授课者通过微信服务号,实现课前推送、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及学生数据分析。学习者利用“雨课堂”进行大学英语的移动学习,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雨课堂”的教学功能,挖掘“雨课堂”的教学特征,并从高校现有教学模式、授课者层次及大学移动学习环境三个角度分析“雨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 键 词] 移动学习;“雨课堂”;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28-04
  一、引言
  “Wireless Andrew”是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全球首个“移动学习”科研项目,开启了移动技术和人类学习的合作。很多国家紧随其后投身到移动项目研究中,其中英国和芬兰的M-learning和uniwap移动项目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们分别是由英国教育研究机构Ultra实验室和赫尔辛基大学开展的。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即使大部分教育机构对移动学习充满兴趣和关注,移动学习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移动学习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并投以巨大的热情。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所提供的优势带来的学习[1]。移动学习使大学英语学习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引起学生自主性、自发性学习并延长了学习时间。但现有的移动学习大多是基于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因功能单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监控很难提供有效的支持,因此需要一个功能全面的教学平台。“雨课堂”为学习者展示了多样的学习资料,适应了移动时代背景下语言学习朝泛在性、移动性、高效性、交互性、共享性和个性化等趋势发展的需要。作为移动的微型媒体,“雨课堂”使用者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的制约,在移动的环境下利用非固定的学习方式进行碎片化学习。
  二、“雨课堂”教学功能及教学模式特征分析
  (一)“雨课堂”的教学功能
  课前,授课者会使用Power Point2010及以上版本制作课件,可插入视频、题库、讲义、语音等各种学习资源。同时,授课者可发送预习资料到学生微信客户端,并记录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间,学生通过扫描课堂生成的二维码进入班级,并在微信上接受教师发送的课堂ppt并保存,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课堂内容的复习。授课者在课上也可随时收到学生的教学反馈,方便其调节课堂进程与重难点分析。“雨课堂”的双重功能可以实现教师全面掌控教学周期的数据精准采样,从课前预设、课堂互动和课后任务等层面,帮助教师分析课程数据和学生学情[2]。
  (二)“雨课堂”的教学模式
  “雨课堂”基于PowerPoint、微信和其配套插件,建构一个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移动化的学习环境。授课者在使用“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教授,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添加结果反馈、互动环节和教学数据收集板块,适当地调节和优化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雨課堂”具有以下教学特征:
  1.依托PowerPoint、微信平台,操作方便、简单易学
  作为校园里的新鲜事物,“雨课堂”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于2016年4月1日正式发布,短短时间内,已经有3000多所教育机构开始尝试使用,清华已有2000多人成为注册用户,并且仍具有广泛的吸引力。“雨课堂”使用并不复杂,教师在Windows 7及以上版本的电脑上操作,下载“雨课堂”插件,在编辑旧版的PPT的基础上,可插入慕课视频、网络视频、习题等,定制个性化的课件。“雨课堂”没有高端的硬件门槛,没有复杂的技术要求,简单易用。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班级,就能获得学习资源进行移动化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使用“雨课堂”插件,就可以实现大学英语与移动学习结合。
  2.创建多元交流机制,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3]。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要地位,,并且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将已有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与学习知识相关联,进而达到学习目的。利用“雨课堂”插件,学习者可以随时获取学习资料,并可以提出问题与老师沟通。与此同时,授课者可依据学生接收和理解程度来调整教学策略和进程。同时,课间学生可使用弹幕功能,对老师授课内容进行评论和提问,从而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由传统的课堂活动即老师单向单一授课转换为师生双向的课堂互动模式,建构了授课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多维度的交流机制,使教师帮助学习者提高了知识内化培养能力,培养了学习者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深化了其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强化了学习效果。
  3.包含全程推送记录功能,构建高效课堂学习环境
  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如何能够避开阻挠因素和不良资源,进行高效的移动学习是移动学习研究的重点。授课者在“雨课堂”中利用PPT增加选择题模块,有利于授课者随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此项功能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学习内容,突出课堂重点,并能使授课者实时监测学习状况,调整授课节奏。“雨课堂”的推送功能覆盖课前、课中及课后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前推送预习材料,实现知识传递;课中激励学生与老师交互探讨,内化落实知识体系,尽可能高效实现知识有效传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达成率与教学过程丰富性相得益彰的最优效能。课前推送PPT,课程随时检测,这些定时定量的信息放送能帮助教师获知许多实时教学数据,客观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环境,为自己后续课堂做好精准信息支持,推动教学数据化。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