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咸宁市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8-0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朱安林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此后创新创业被屡屡提及,创业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新途径。咸宁市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提供了积极帮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剖析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就业创业;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233-01
  一、问题现状
  (一)“我选湖北·志在咸宁”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的宣传力度有限,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尽管针对“我选湖北·志在咸宁”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各级党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均下发了文件,提出了一定要求,但不少地方仍未将此计划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缺乏开展此工作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宣传的力度和广度都不够,有些地方领导认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办学单位的事情,对此项工作没有足够的支持。因此这一计划实施还未真正全面展開。
  (二)投入保障不够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留学生实习基地、人才超市,招硕引博,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和技能大赛,开展高校行和海外揽才活动,建立“我选湖北·志在咸宁”网络平台,实施实习实训补贴、企业吸纳就业补贴、创业扶持补助、住房保障等一系列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实施都需要大量资金保障。虽然市政府每年筹措3000万元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资金,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咸宁高新区参照筹措相应的专项资金。但受各级政府财政实力限制,要打好人才政策“组合拳”,咸宁还需做足更多资金准备。
  (三)大学生自身认识错误
  大学生的有些就业观念不对,怕吃苦、爱面子,嫌待遇不好。很多企业反映,很多的大学生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很多大学生根本不愿意去通山、崇阳那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地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咸宁引才、聚才力度有待加强
  咸宁市委市政府实施加快推进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以来,全市八大重点领域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全市大中专院校共3所,每年大中专毕业生近万名,并且距离不到百公里的武汉更是高校人才聚集地,但我们却一直饱受“孔雀东南飞”的痛苦,咸宁引才、聚财力度有待加强。
  (五)欠缺科学的人才评价与发现机制
  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大部分单位都是基于自身用人需求以及内部考核办法来进行人才的引进,这种具有自发性的人才引进模式忽略了地方整体的人才计划与人才战略,同时也导致地方政府对高层次人才能否满足地方科技、产业的发展难以做出良好的把握。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投入的资金难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用,并且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方面过分侧重量化评价,也限制了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引入。
  二、对策思路
  (一)增强项目宣传的力度与广度
  “我选湖北·志在咸宁”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推出的一项旨在为湖北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项目,但要使这一项目顺利实施,需要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真正把该项目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中,统筹安排,积极推动,并建立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负责制,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起项目实施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要认真研究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二)加大投入保障力度
  在当前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下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只有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才有更多资金投入到人才保障工作中。
  (三)鼓励来咸留咸就业创业大学生到基层工作
  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例如给他们的工资会比一般地区的高,,鼓励他们到贫困县、到农村、到基层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有助于推进贫困落后地区及农村地区的发展。
  (四)加强市校合作,创新引才机制
  进一步加强深化市校合作,在省内外高校建立更多联络站,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的合作,多开展“我选湖北·志在咸宁”高校行活动,加大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人才的宣传力度,对我市三所大中专院校在校生的宣传推介延伸到自大学生进校起的全时期,实施校地、校企无缝对接,形成吸纳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内循环”机制,立足本地高校毕业生资源举办专场招聘,力争将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吸引到咸宁,将更多市内大学生留在咸宁就业创业。
  (五)构建人才供需数据库,制订人才引进规划
  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来构建人才档案库,并通过与社会各个单位的联络和跟踪服务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从而搭建能够同时为用人单位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服务的数据平台,并为供需的相互满足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政府有必要针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学术研究、就业需求以及就业意愿等作出调研,并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流动特征做出关注与总结。同时,政府部门要重视了解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并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人才信息,从而对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与生产形成助力。
  (六)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第三方评估与退出机制
  如邀请市社科联、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咸宁市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引进的人才等进行客观、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其评估结果作为人才管理服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对于与人才引进对象不符的条件,则需要遵循从宽从优与特事特办的原则决定是否引入。对于已经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应当构建评价考核机制来对人才做出评估,从而确保引入的高层次人才能够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持续地作出较大贡献。对考核结果不能满足单位需求的人才,则应当对人才的退出机制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刘宇霞.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