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昭
摘 要:农村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暴露出各种教学弊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历史素养。信息技术辅助农村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改变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历史背景,了解历史事件,丰富学习内容,实现了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初中;历史课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也在撼动着传统的学习方式。
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教学,优化着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师讲、写板书、学生听、记笔记的一整套看似完美的教学模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代替了教师部分或者全部的讲授,黑板板书搬到了荧屏,用笔记的形式却成了电子文档。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加速和提高了学校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再也不用整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再也不用从头记到尾,而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节省下思考的时间、想象的时间、提问解答的时间,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想象。
二、农村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解析
(一)初中历史课程的意义
历史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让学生了解与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更好地认识当今时代与社会。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初中历史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去看待当今的事和物,能拥有发展的眼光去探究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形成爱国主义精神。
(二)农村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
1.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分析
(1)农村初中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农村学生思维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变与发展,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处在低级水平,,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思维空间还有待发展,他们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深入到抽象思维,对于历史知识的感知能力还很欠缺,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日常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引导学生的历史抽象、辩证逻辑知识的探究,还要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就有一条重要的素养“实践创新”。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从日常教学中的点滴做起。
(2)农村初中生学习注意力分散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目的性差,动机不强,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分散,这与其长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农村学生学习条件差,学校家庭学习环境差,学习督促力度不够,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琐事也很多,再加上初中生好奇心强,特别好动,在学习中,经常思想不集中,不能对事物持久地注意,这一切内在、外在的因素让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思维的速度降低,思维敏捷度下降,学习能力自然低下。
(3)农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特点
农村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传统教学,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记忆”课程。把本该“读史讓人明智”的历史课程变成了记忆课。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做的仅仅是听课、背书的事情,归纳起来农村初中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课前无任何的预习过程。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2)课堂无任何的思考过程,只管全盘接受,等教师宣布哪些内容是重要内容时,用笔标记需要背诵的内容。农村教学条件差,也没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也就成了教学的空话,更谈不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3)课后无复习。完成历史课程的作业,考试时再将学习内容拿来背背。历史学习也就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绝对不是教育教学需要的过程,农村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效率低下。
2.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总结
(1)农村条件落后,没有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
农村经济条件有限,教学条件落后,历史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形式,“教师讲,学生学,教师说,学生练”,教学程序固化,更严重的是没有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的意识没有更新,传统的教学压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历史课程知识枯燥乏味,知识从实践中来,情感从场景中来,而书本上的文字,教师口中的语言,对于自控力很差的初中生而言,一点兴致都提不起来,哪来学习的激情,哪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固化,学生的学习也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也就固化,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
(2)农村教学资源欠缺,没有可被共享的先进教育教学资源
农村教学资源欠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资源也很紧张,校与校之间交流又少,教师只有“一人独自打天下”,毕竟单个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能力是缺乏的。学生学习的时候,没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来充实他们的历史课堂,来丰富他们的历史见识,历史课程知识得不到更好的理解、吸收、巩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必然的结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思想下,在“教育公平,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的号召下,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也开始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