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大千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日趋成熟,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已成常态化。其丰富性和直观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其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让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理解偏差。因此教师需要深刻理解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本质,,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达到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整合
数学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抽象的数学基本原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可以掌握和应用的数学知识。因此,探索高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大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直观性极大地降低了教师在讲解抽象问题时的困难程度,也极大地缩小了学生认知上的时空限制和理解偏差,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其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其实质是要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致力于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数学教学最优化。多媒体的使用要由偏重于教向侧重于学倾斜,且要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
养。为此,笔者根据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特点和意义、存在的误区及其改进措施。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课程标准
1.多媒体教学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画面,或者以音乐及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可拆解、可重现等特点逐一分解重难点,再现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探讨结论生成过程中的规律和异同,实现知识的衍生和再创造过程。教师要把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呈现知识结论,而是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除了原始材料可以提前准备之外,生成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讨,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当场共同完成。
2.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成为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手段和工具
新课标把“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旨在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來参与多媒体教学。在引导思考和纠正问题中培养学生使用基本数学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进而探究其功能并尝试借助数学软件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特色的数学学习网站,通过网络平台搜集数学学科对推动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数学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等,进而让学生感知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对数学学科的理性认识。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1.形式化严重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具有简洁快速的特点,所以部分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仍然停留在形式上,用屏幕代替了黑板,将原来的人工灌输教学转换成机器灌输教学,课堂的本质仍然没变。部分老师过于追求视觉、听觉效果而弱化了教学主题,使得信息技术运用适得其反,没有体现出新课标要求的整合效果。
2.教师的多媒体技术还不过硬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演电影,并不需要每次都将所有内容提前做好,知识生成的过程一定要在课堂上现场生成,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数学学习的逻辑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多媒体技能,例如Excel、PPT、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的实际应用与操作。
三、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真正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发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多媒体技术与课堂内容整合要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多媒体技术,例如PPT制作,Excel函数运算,几何画板制图等技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探索数学知识的工具而不是演示工具。教师在亲自操作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到信息技术和课堂内容的有效整合。
2.教师要合理把握多媒体技术与课堂内容的整合尺度
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极端的情况。年轻老师上课离不了课件,老教师从不用课件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特点选取合理的多媒体技术。例如,几何教学教师大多使用几何画板,随机数模拟概率运算则要借助Excel,数列偏重规律的发现和公式的推导,宜采用板书讲解等等。总之,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取合理的多媒体技术,做到直观可视而不神秘化、绝对化,从而真正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促进数学课堂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冯光庭.高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04.
作者简介:张大千(1987.10—),男,汉族,甘肃陇南,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