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海珊
摘 要:学习哲学可以使大家对于世界,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有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学习可以使自己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变得更加通透。高中政治必修四是有关哲学、人对社会、对人生认识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学生觉得该部分的内容理解难度较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造成学习效果欠佳。就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进行了探究,重新分析了高中哲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从新课改的角度对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哲学;主体性
新课改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可以较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高中政治必修四的主要内容是哲学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教学的一大难点。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的压力,高中生的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高考,因此,对于哲学知识的学习也只是基于高考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关注知识本身是否容易理解和记忆,而哲学内容博大精深,对于高中生来说,就会被认为晦涩难懂,因此,学习兴趣的缺乏、学习动力的不足都成为学习中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哲学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哲学的魅力,从而增强哲学学习效果的问题。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1.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能动性。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短片“假如地球上不再有人类”,通过快速移动的画面向学生展示在地球漫长的生命过程中,人类只是匆匆的过客,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的,那些属于人类生存的痕迹,又是怎样逐渐消失,以至于到最后不留下任何痕迹等,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发展和变化是一直存在的,创设这样一个震撼的情景,然后请学生自己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高中生的视野已经足够开阔,只是缺乏表现的机会,教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可以给予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改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逐渐深入,从而逐渐拥有运用哲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了解我国发起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参与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情况,以及“一带一路”计划的重点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都是互相关联的,可以此消彼长,也可以共同发展,一些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国家是希望通过削弱我们国家的实力来发展自己的国力,而我国的发展战略是和周边国家一起富裕,共同发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与分析,从而将哲学问题转换成现实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是无所不在的,从而自觉地发展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哲学同其他学科一样,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作用于生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他们最为熟悉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觉到哲学知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表现,例如,师生关系,再比如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哲学概念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学习过程也会更加有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哲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之际,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例如,学习“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自己人生价值的问题,与自己的学习状态联系起来,反省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根源,鼓励学生奋发图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哲学的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這就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浅表化,使学生体验到哲学知识并不像他们认识的那么晦涩难懂,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动画、影片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面对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一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运动和静止关系这一问题。还有些哲学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也会感到语缺词穷,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查找网络上一些对于这些该概念的生动的理解,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弄懂该概念的通俗含义,从而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2.通过完善知识网络梳理内容联系
高中课本当中所学习的哲学问题,看似联系不大,实则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问题的解读,教师如果告诉学生运用哪一部分知识来完成,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很贴切,但是如果教师只提出问题,没有明确学生应当依据哪一部分内容来进行解答,学生就会表现得很迷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哲学知识体系,弄懂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科学地记忆知识,也就是知其然的同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对知识融会贯通了之后,就可以更加娴熟、更加从容地运用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每个章节、每个部分、每个特定的内容,将教学内容运用表格或者框架,或者树状图、统计图等形式进行梳理,将内容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使之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