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

2018-08-3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吴雪莲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物理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它把科学探究的过程、应用与内容的掌握,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获取知识。
  关键词:物理;实验;策略
  本人试从以下几点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增强趣味性与思维性
  1.课堂实验教学要体现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强化的作用。例如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课,先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声音是由发生体的振动产生的,不限制材料,让学生去设计、去演示。学生兴趣盎然,有的用尺子在桌边按压而振动,有的用喉咙发声而振动,有的敲桌子……汇报时,有的同学说风吹书响,纸张发生振动;弹琴,琴弦振动……这样有意引导他们去尝试解释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学生表达时要尊重他们,注意及时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对于他们提出实验的可行性给予恰当评价,让他们逐步领悟物理要求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严密性的道理。
  2.课堂实验教学要讲究艺术性
  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门艺术而非技术,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要注重用艺术的手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自制温度计”实验中,怎样选择材料会使温度计更准确,如果先把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讲透彻,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选材的设想,他们反响强烈,有的说选择大瓶子,有的说选细玻璃管,还有的提出换膨胀程度明显的液体作温度计里的液体。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散性思维。
  二、积极开展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證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分析数据,,重新实验,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下面以串并联电路的教学过程为例: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最终达到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效果。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引导学生比较讨论,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的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由于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其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的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通过实验,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三、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化无形为有形
  1.借助课件,精益求精
  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图像扫描同时进行。它克服了传统实验测量、数据分析、处理等需要大量时间的缺点,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可能。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的实验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像的大小变化和像的倒正如何。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改变物体的位置,可以同时在同一平面上呈现不同位置的成像特点,既灵活还可以节省做实验的时间,并且获得的数据很准确,还能把物像的一一对应性同时展现出来,避免了手动找像位置不准的麻烦。
  2.利用媒体,变不能为可能
  多媒体教学既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甚至无法进行的实验,教师利用教学媒体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既高效又安全。例如,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有毒,不能在教室里做演示实验,而借助多媒体演示,既清晰又准确地展示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和结果。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物理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类似的过程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模拟,既省时又有说服力,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印象深刻。
  四、将实验教学延伸至课外,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人类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设计课外实验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比如,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时间,用一个较大的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将纸片放在透镜后面的亮点处,过一段时间纸片会显示出烧焦的样子。学生对这一结果惊喜又好奇,之后再引入物理知识原理的教学,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做人工制霜小实验,对霜的形成有了清楚的认识:霜不是天上下的,而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这些有趣的实验将学生带进了探索物理知识的海洋,让物理不再难学。
  课外实验本身就要求学生走出课本的局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提出自己的新看法、新思路。课外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总之,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永远是教师不懈的追求。
  编辑 郭小琴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