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丽梅,张春来,高宇杰
[摘 要] 作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基地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和渠道,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却成为明显的短板,严重阻碍了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实践教学基地形式与功能的单一化有直接关系。构建定位明确、形式多样、各司其职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多维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26-02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而重在了解社会和培养能力的实践教学无疑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是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能把所学课堂知识内化并付诸实践。应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全可以在本就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特色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社会基于互惠共赢的原则联合建设的,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形式与政策教育的场所。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场所,以其特殊的时空、情景、资源优势,成为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成为大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在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法律素质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基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自身所学理论知识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研究样本的选择和简介
在貴州数十所职业院校中,本研究选择了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作为研究样本。贵州职业学院、贵阳职业学院均为综合性高职院校,并分别被评为贵州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后两所院校均为民办高职院校,其中贵州城市学院在校生规模居同类院校前列,贵州盛华学院由台湾著名企业家王雪红夫妇创办,定位于公益性办学,以残疾学生在同类院校中比例最高和外籍志愿者教师众多等办学特色,在贵州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是贵州省唯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院校。可见上述院校不论招生规模、办学水平还是办学特色,在贵州高职院校中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经实地调研,上述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大致情况如下: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修建了以本校办学历程、职业教育相关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术文化馆”,并将其定位为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主要以不定期组织参观活动为主,对象包括贵州省博物馆、息烽集中营等场馆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另据了解,贵阳市东山阳明祠是该校唯一挂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走访的两所民办高职院校中,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有4所校外挂牌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均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相应的实践教学很少组织。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建有专门的“民族博物馆”,主要展出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和学生作品。
三、样本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上述院校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虽然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整体上大同小异。共性问题主要体现于学生人身安全和经费保障两个方面,四所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主管领导都一致认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实践教学中组织动员学生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的担忧和顾虑,另外两所民办高校相关领导表达了在构建基地和组织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方面的尴尬和无奈。在对教师进行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的定义和范围模糊,难以操作,并大都认为思政课只要上好教育部规定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行,至于实践教学,教师认为偶尔组织参观活动也能接受,而依托于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费力不讨好。
具体到各个院校,以贵州职业学院和贵阳职业学院为例,两所公办高校在思政理论课师资和教学经费保障方面优于两所民办高校。就实践教学而言,四所院校各有优势和短板。贵阳职业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形式最为丰富,学生评价较高,贵州职业学院和贵州城市学院的学生普遍反映授课模式主要还是传统的书本知识灌输,实践教学严重缺失。贵州盛华学院的实践教学虽然富有特色,但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专门的思政教育部门对实践教学进行统筹管理。从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除了贵阳职业学院和贵州盛华学院有六成学生对学校组织开展的实践教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外,其余两所院校满意度均低于30%,其中贵州城市学院对本校实践教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学生仅仅不到20%。四所院校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表示实践教学很重要,70%多的学生表示成功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很明显,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是很不满意的,他们对实践教学的渴望和需求可以说是很强烈的。
不难看出,上诉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均不同程度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学校管理层和教师没有给予实践教学充分的投入和重视,相反学生却很渴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均与这些学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不力、功能形式单一化有莫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