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珍 张浪辉 陈伦 本文字数:2713
[摘 要] 通过分析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条件、意义等,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助产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认为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及专业特点大力推广行动导向教学。
[关 键 词] 行动导向教学;中职助产技术;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034-02
随着中国制造2025方针的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1]印发等,均昭示着职业教育改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急需高素质的现代化职业人才。而行动导向教学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强调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德国乃至全世界职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受到极大的推崇。本文旨在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助产技术》实施的可行性。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依托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根据该活动所需的环境条件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策划、执行及评价职业教育的活动[2]。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群。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1.开放性。行动导向教学教师以问题引导讨论答案—帮助计划讨论建议—指导讨论出现的问题—曲线评价分析成果而学生则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评估。明显行动导向教学教师以任务为线索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完成任务的方法、规则,总结经验、路径,这一过程是开放性的,实现学习内容开放、学习过程开放、学习环境开放、教师开放,教学主体开放。这种开放性学习,符合中职生处于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段的需求,对人的思维是一个创新的学习过程。
2.合作性。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产品”,是学生小组共同目标,需要每个组员合理分工,并进行交流与分享。这种合作学习侧重于分工协作,彼此促进,打破了应试教育中同学互相保守、人际关系冷漠的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大家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在合作中培养情感态度,在合作中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而这也顺应了现代企业文化所需的合作能力要求。
3.全面性。行动导向教学打破了目前的学科体系,根据行动目标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其通过项目设计让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完整过程,包括设疑、探究、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即学生接受任务从查阅资料、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改进计划到最终总结经验,是全程参与并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全面学习的过程,故学生是在任务驱动下完成学习。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助产技术》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基础
行动导向教学法已有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1)人本主义:认为学习的根本是有意义,即教学的关键不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2)多元智力理论[3]:认为智能是多元平等的,在不同个体中智能是有差异,我们要利用差异因材施教。(3)现代认知心理: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自身的内在资源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信息加工过程。(4)建构主义理论[4]: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在内在认知结构与外在客观结构共同作用下变化的过程。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正是融合了以上理论基础,并在實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提升而得来的,符合当代中职生的学情,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
(二)行动导向教学实施已具备条件
1.便捷的网络系统随着现代化职业院校的建设,快速、便捷的校园网建立,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出现,电子阅览室、掌上图书馆、网络教学平台开通等,发达的网络系统满足了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解决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展示学习成果的要求。
2.社交软件及手机的普及
随着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普及,QQ、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软件随手可及,拓展了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空间、途径,使得协作学习、交流互动成为可能,促进了学生学习进步,方便行动导向教学实施。
3.实训中心成立
现代化教学实训中心建立,模拟临床工作空间设置待检室、待产室、模拟产房、新生儿沐浴室、新生儿ICU室等,各工作室配备相应设备、器械,为开展模拟临床实践的行动导向教学提供了项目实施条件。
4.合理的师资结构
由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不仅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还要结合行业能力需求,明确行业最新发展与职业标准,故需要大量“双师型”人才。为了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一方面与企业(医院)合作每年选派教师到临床实践,另一方面招聘企业高职称医师到校参与教学,这样使得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快速融合,为行动导向教学开展改善了软条件。
三、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助产技术》教学应用的意义
(一)实训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实训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考核。其强调“拿来主义”,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方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实现了动作规范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故在课题组前期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训教学中“及时辅导,鼓励学生创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及“认真分析充分肯定学生的见解”的不满意率最高。而行动导向教学,教师将知识点任务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断进行分工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故行动导向教学是教改的需要,顺应了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助产士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
全球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足够胜任力的助产士是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最有效干预措施[5]。而健康评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是“足够胜任力的助产士”必备核心能力[6]。这与本课题组前期调查(闽东地区助产士核心能力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行动导向教学是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其不仅包括可独立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子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引导文教学法等,也包括完成单元教学中某部分教学计划实施的微教学法,如采访游戏法、站位法、卡片复习法及旋转木马谈话法等。通过营造学习环境和氛围,借助多样化组织活动,提高学生团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为成为“足够胜任力的助产士”打下结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