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体育课改革研究

2018-11-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晶 本文字数:2474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教改的逐步深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几乎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忽视了高职体育课的建设和发展,导致其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在当前高职院校突出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保守的教育观念、凌乱的课程体系、匮乏的教学资源、低下的教师素质等问题导致高职体育课程无法贯彻国家教改精神,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和体质逐渐恶化,体育参与度日益下降,无法实现“全民体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与目标。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高职体育课程的建设,进行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114-02
  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关键内容。加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必须适应新形势下高职的发展需求,高职体育教育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适应高职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发展要求,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凸显终身体育的理念。但是,目前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不受重视,成为“可有可无”的课。这使体育课的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
  一、高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不重视
  高层管理人员不重视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具体表现在:(1)没有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强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文件,,把大部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等投入到专业建设之中。(2)按照原来中专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3)压缩体育课程课时,甚至为了增加专业课程的课时,牺牲公共体育课的课时。
  (二)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容比较单调,课程设置比较保守、传统,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对体育学习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和立场。
  (三)体育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体育硬件设施是影响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体育硬件设施投资大,体育课对提升学生素质的效果无法量化考核,使高职院校不愿意在这方面做大的投入。大部分高职院校有标准的体育场,配备一些体育健身设施和常规体育教材。个别高职院校体育场标准低,体育教材落后,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观念陈旧
  部分高职院校领导人对高职体育课程建构的价值取向存在错误的认识。有些高职院校的领导人认为,高职课程建构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即要以知识为本位。有些高职院校领导人认为,高职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即要以技能为本位,而他们所认为的技能主要是某个具体岗位的实践、操作和动手的能力。
  高职学生必须拥有的能力除了具体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外,还包含具体岗位的职业身体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而这些能力恰恰是体育教学能够培养的。仅仅靠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顯然是比较片面的、偏激的,也是脱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
  (二)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未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尤其是未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在课程设置上未按照学生自身水平分班教学,许多体育项目都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无法培养学生对其的兴趣和技能,导致有些热爱某种体育项目或者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不能接受系统训练,不能满足其对该体育项目的学习需求。
  (三)体育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师资力量断层较大,教改能力比较弱。老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新教师缺少经验,体育教师团队精神比较弱。体育教师主要由年轻教师、老教师组成,中坚力量薄弱。另外,体育课程设置让体育教师必须教许多其并不擅长的科目,强其所难;随着体育课程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科目,许多体育教师无法胜任,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三、以N学院为例进行课程改革
  (一)N学院
  N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隶属于原铁道部的西安铁路运输学校和西安铁路运输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学校有港务校区(本部)、自强校区、龙首校区、临潼校区4个校区,总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学校紧贴轨道交通行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2+1”(2年基础理论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开办有34个高职专业,共有650位教职工。N学院实践导向(工学、产学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推动了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但是,该校的体育课程建设还具有高职院校的通病,有待进一步改革。
  (二)N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实验
  本文采用实验法对N学院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对象为N学院2016级和2015级部分专业的学生。实验组为2016级电子信息、电气工程部分专业的学生1006人,其中男生619人,女生387人;参照组为2015级电子信息、电气工程部分专业的学生1000人,其中男生655人,女生345人。参照组与实验组的体育教师相同,都是18人,其中男体育教师14人,女体育教师4人。
  1.实验方法
  抽样方法:采取教学班(自然班)的设计方法,不打破既有班级学生组合。
  独立变量:2016年9月—2017年9月,对N学院2015级部分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第一是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第二是对师资队伍进行改革;第三是对考评方式进行改革;第四是对保障条件进行改革。(1)实验组:2017级部分专业的学生和N学院所有的体育教师。(2)参照组:2016级部分专业的学生和N学院所有的体育教师。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