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变“生硬”为“圆融”

2018-11-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吴彧 本文字数:2465
  [摘 要] 作为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三年级的习作学习需要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三年级习作教学目前还存在习作时间生硬、基础生硬和内容生硬的问题,教师需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通过教学的勾连、基础序列的铺设和内容安排的整合,将课堂变“生硬”为“圆融”,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习作教学;问题;原因;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122-02
  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发展好学生的习作能力,为学生奠定作文的基础,是每一位第二学段语文教师,特别是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任。发挥好语文课堂的作用,让师生共同顺利地走好三年级起始习作教学之路,需要教师对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索。
  一、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第二学段习作的目标与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也就是说,三年级习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上。可对多数学生来说,习作仍旧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反观我们的教学,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习作时间生硬
  三年级是语文习作的起始阶段,从放胆文的练习到循序渐进的写人、写景、状物、记事,习作训练常常局限在几堂习作课中。
  首先,课时安排僵化。以一次习作约占两课时为准,一课时进行作前指导,一课时进行习作练习,教师还需充分压缩阅读教学的内容,“挤”出一节课作为讲评课。遇上短学期,扎实完成好习作教学更是一场挑戰。无奈之下,习作的书写常常放在了课后。那么,究竟是教师指导习作,还是家长指导习作呢?其次,课外习作时间是匮乏的。除却课堂习作外,笔者调查了所教的学生,除部分参加课外作文班的学生,平时习作者寥寥无几。而教师出于学习时间的考虑,往往也难以在教学时布置额外的习作训练,即便布置了小日记、小片段,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细致批改。
  (二)习作基础生硬
  虽然说一二年级时,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词句积累,通过字词的书写及句段的训练也有了写话的基础,但拿起笔来仍有“手足无措”之感。纵观三年级习作篇目,写人、写景、写动物、写玩具、写资料等,类型涉猎众多,看似有趣非凡,但要让学生有效地将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好结构、好修辞运用到每一个类别中,别说学生吃力,教师每一次进行文章结构重建、方法重建时也颇耗心力。到最后,教学成了“就事论事”,难以学以致用。平时学到的阅读材料一个也用不上,融会贯通地运用已有的基础沦为空文,又何谈有效习作呢?
  (三)习作内容生硬
  如上文提到,三年级习作篇目涉猎众多。但在内容安排上又有其生硬之处,学生样样都学了,却样样都没学到位。材料所限,在此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从理念上说,部编教材的习作有了新而有效的编排,情况将有所好转。
  首先是习作内容与阅读单元的关联性值得考虑。如苏教三上习作二《自画像》,出现在《西湖》《拉萨的天空》等美景之后,有些摸不着头脑。其次,习作内容“螺旋上升”的有效性也值得探讨。再以《自画像》一课为例,在一二年级的练习课中,我们已学习过他人的“自我介绍”,进行过“自我介绍”的口语交际。虽说习作应“循序渐进”,但其出现位置的随机性也让教者无所适从,如何根据年段重新设计相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细细琢磨。
  二、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在教学中的确存在,根据不同教师的水平呈现出不同的生硬程度,根据多年中年段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
  (一)课堂教学缺少勾连
  关于习作时间的生硬,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时缺少课内外教学的勾连,缺少阅读课与习作课的勾连。同时,又受制于教师的精力。
  在客观上,教师难以有效动用学生的课外习作练习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家长的督促大致也仅限于“写日记”这类方式。因课本的编排,未承担过一定年段循环的教师也难以将阅读课与相应的习作课勾连。在主观上,教师的精力问题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时间。当批改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发生时,原先设计好的相互关联的内容立刻破裂。如不能总览全册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发现教材中能和习作课相勾连的学习内容。
  (二)写话基础缺少序列
  关于习作基础的生硬,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学段教学中未能形成有效的写话训练知识体系。
  鉴于材料的限制,依然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虽然第一学段的优秀课文后有一定的写话安排,如在《月亮湾》后安排学习课文写法书写某处风景,在《狼和小羊》后安排故事内容的续写,但综合来看,这些写话只是随文进行了训练。但风景书写训练了几次,学生得到了什么写话技能?续写故事写了几次,每次又有什么新收获?教师也未必清楚。
  (三)内容安排出现错位
  关于习作内容的生硬,虽然客观上和教材的编写有关,但“教材无非是些例子”“语文课本内容就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一个个例题”,一个例题安排哪些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应心如明镜。所以,学了一个单元后,学生应掌握哪些语用能力,又如何体现在习作中,从而选择怎样的习作主题,教师必须合理安排。
  可不少教师不能进行合理的课文组元,没有动过单元整合的心思,也就让自己的习作内容安排出现了与阅读课教学的错位,也就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语用能力产生了错位。以三下习作四《写对话》为例,,实际上,在三下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有许多对话练习,如《雪儿》一课,就让学生想象“我”和“雪儿”分别的情景,练习了对话,在三下习作一的看图写话中也会运用到对话。如果教师能及早发现这点,在第二单元教学完成后,结合课本进行习作四的对话教学,最后书写习作一,相比单纯突兀的习作一训练必定会成功不少。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