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燕 黄雪梅 本文字数:2502
[摘 要] 省部共建可以解决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就业等诸多问题,同时也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总结了省部共建后,高层次人才引进出现了人数增长、学科多样、档次提升等特点,驱动因素可以归结为高校与地方政府双方互惠互利的耦合。新契机出现的同时,人才的引进也存在不平衡、未致用等诸多问题,如何突破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瓶颈成为继续关注探讨的主题。
[关 键 词] 省部共建;经济发达区;人才引进;华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12-04
广义上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中高级领导人才、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的高级专家[1]。对高层次人才的拥有决定了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2]。在对高层次人才的“争抢”过程中,区位、资金、管理机制、科技创新能力等因子成为决定因素,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循环。90年代末以来,为了给这样的良性或恶性循环注入正向的推力,國家开始推行省部共建模式[3]。省部共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教育部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多数分布于中西部区域以及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致力于解决高等教育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4];另外一种为发达地区省政府与其他部委共建高校,建设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帮助解决高校发展中出现的资金、项目支持等问题。
1996年广东省政府与农业部签订了有关华南农业大学的共管协议,2000年广东省正式接管华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以后,高校的整体状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经费充足,设施完善;服务区域改变,发展目标重新定位;学科体系大范围增设与调整。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探究省部共建背景下,高层次人才引进呈现的特征、问题及建议措施,为经济发达地区省部共建高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建设提供参考。
一、共建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表征
(一)引进人数增加迅猛
2000年来,华南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人数剧增(图1),十年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93人,比以往20年总和还要多近5倍。2005年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扩张以及2008年办学设施的全方位提升导致这两个时期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出现高峰值。2005年前处于波动上升时期,2008年后,由于指标等限制,人才引进数量基本处于饱和并下滑状态。
(二)档次不断提升
十年来,华南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档次不断提升,超过91.4%的高级人才为教授或研究员,91.4%的高级人才为博士学历。除此之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科研业绩、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比之以往有极大的提升与跨越。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今,从海外引进人才21人,引进的人才中共计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8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3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已达3800多万元。
(三)学科类型多样
2000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仍以传统的农学学科为主,其中农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林学、农业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的引进势头也增长迅猛;在保证传统优势学科人才引进的同时,理、文、管、经、法、医等其他各类学科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呈现出多学科并进的繁荣态势。
二、共建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驱动因素
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是个开放系统,包含供给、需求以及通道三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决定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流向、流量和流速。从子系统的组成上来看,生活待遇、生存环境(含家属安置)、科研平台、学术团队、政策环境(含尊重需求)成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必备条件。在省部共建推动下,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对人才的需求增加,接纳能力提升,筑巢引凤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对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各种束缚也在逐渐松绑,在寻求更好发展条件的价值追求促动下,高层次人才向发达地区高校流动成为必然。
(一)发达地区高校的吸引力增强
1.高校吸引力提升,人才引进数量剧增
2000年前,华南农业大学为农业部直属高校,学校工资遵从农业部标准,相对偏低,导致在当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人才引进较为困难。2000年后,华南农业大学划归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教职工工资由省财厅依据广东省标准发放,教职工待遇大大提升,各级别工资基本上呈现翻番的增长态势,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吸引力,成为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外,华南农业大学所处的广州市为广东省省会,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达,意识超前,社会配套服务健全,区域光环效应仅次北京、上海,平台高,发展前景广阔,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增多。
2.转向综合性大学,引进人才类型多样化
省部共建后,高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地方的发展作出贡献,这种贡献的首要表现就是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地方升学率。2001年起,学校开始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平均每年新生人数维持在一万左右,在校学生总规模1998年与2008年同比,由6183人增加到40230人。本科生、各类研究生、成人学历教育学生同比分别增加了6.38倍、7.96倍和8.57倍。然而,由于传统的农学学科的招生容量有限,根本无法承载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因此,省部共建以后,华南农业大学的非农学科迅速兴起,学校先后成立了信息与软件、外国语、公共管理、水利与土木工程等学院,增加了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学校由重点农业大学向高水平多学科性的综合性大学迈进。非农专业的兴起则需要有配套的师资队伍,除了招收应届毕业生作为教师以外,急需引进相关的高层次人才,这一驱动因素就直接促成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的增加以及学科背景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