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传勇 李素婷 本文字数:2782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化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化学作为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索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针对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构建策略;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262-02
基础化学是高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知识为教学基础,了解社会岗位的多方面需求,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进,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拓展自身知识层面。同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还要重点与其他教師进行合作交流,不断调整自身教学计划[1]。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不同领域,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基础化学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将高职基础化学知识内容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减少教师的课前准备压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给学生,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生动形象的课件和实验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拓展补充教师的知识系统,提高教师的设计学习能力,还可以引导教师对社会发展趋势产生全面认识,使教师的教学评价水平、教学资源开发、先进软件使用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从整体上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查找下载知识素材,搜索教学资源,大大提高自身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习时间、地点等因素的束缚。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自己知识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学习巩固,实现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性[2]。信息化教学可以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带动学生思考。同时,信息化化学教学可以有效加强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知识基础也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教师采取统一教学,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存在差距,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3]。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在课后练习中离不开问题解析和答案,过于重视对化学课本教材知识的学习,无法开发探索其他教学资源,导致学生的知识系统十分不完整。另外,基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较深,教学模式统一固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资源十分有限
在教育领域不断进步发展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选择课本教材。近几年,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化学知识包含的理论性知识较多,比如波尔理论、原子力学模型等知识十分抽象难懂,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4]。同时,课本教材知识与学生的日后工作联系不大,无法实现化学知识教学的针对性,难以发挥课本教材的实际价值。化学基础课程内容十分广泛,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课堂讲解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要求,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在高职基础化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在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无法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对自身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创新改进,信息化教学技术十分有限,导致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冲突,使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构建策略
(一)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在进行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因此,教师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专业知识的信息数据[5]。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化学教学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强,但专业知识技能素养还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化学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基础化学知识中存在许多非重点知识,但是和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大联系。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有些教师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重点知识上,给日后的教学活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基础化学知识中还存在许多类似的知识,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进行有机融合,针对理论性过强的知识转换角度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化学原理制药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医学领域的相关化学知识,删除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将原子、分子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知识和医学领域存在的必要联系,从而加深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技能自行设计化学实验。
(二)设计制作课件
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教师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获取更多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调整改变,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卤族元素的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6]。针对化学元素的抽象特征、化学实验用品的毒性、化学难点知识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抽象的化学知识进行全面理解。同时,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过程中,既要保证课件的简约形象,还要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要科学合理使用视频、图片和音频资料,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带动学生思考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