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一剪梅》教学案例

2018-12-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郑小艳 本文字数:2703
  [关 键 词] 《一剪梅》;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83-01
  一主题背景
  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本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我在执教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剪梅》时,牢牢抓住“愁”这个题眼,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理解李清照清丽委婉的闲愁。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预习准备的成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如梦令》歌曲版。
  师: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生1:“相思”。
  生2:“闲愁”。
  师:对,全词的词眼是“愁”,那应该用怎样的一种语气语调来朗读呢?
  生:缓慢,悠长。
  师:请生带着“愁”的情感再读课文。
  (生1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同时思考:在词的上片中,我们从哪些客观物体上体味到了作者的“愁”?
  生1:红藕。
  生2:玉簟、兰舟。
  生3:大雁、云。
  生4:月亮、高楼。
  师:这些客观事物当中,哪些是诗词中经常提到的?
  生1:月亮。
  师:你能说说诗词中的月亮吗?可以举例说明。
  生:月亮的阴晴圆缺让人们联想到悲欢离合,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师:说得很好,还有同学试一下吗?
  生2:久在异地的人望见月亮很想念家乡。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说得很好。南唐后主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那弯得像一把钩子的月亮,犹如勾人魂魄的刀子。那么在这首词里,月亮所含有的意思自然是——
  生1:对丈夫的思念。
  生2:希望与丈夫团聚。
  师:除了月亮,还有哪些你认为很有意蕴的?
  生:我觉得还有“红藕”。荷花的香味没有了,枝叶也很破败,看起来都觉得很衰败、凄凉。
  师:说的很棒,还有呢?
  生:我觉得还有“鸿雁”。古时候通讯不发达,只有靠写信,看大雁,就想到丈夫要寄信来。
  师:那“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句,你觉得这位作者是想说什么呢?
  生:好想你,好想你,你是托鸿雁给我寄信来了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带着“愁情”一起再读上片。
  生齐读
  師:词作在哪个季节?
  生:秋天。
  师:好,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一幅画面:秋天的傍晚,荷花凋残红藕、兰舟、大雁、月、楼,这些景物,还有女子,谁来说一说?
  生: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荷花凋谢,躺着的竹席也身感凉意,一个满面愁容的女子,优雅地脱下长裙,独自一人上了小船,她多么思念自己的丈夫啊,真希望鸿雁能传书信来,何时才能和他相聚啊!
  ……师:好,同学们齐读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说你对这两句的感受或理解。
  生1:可不可以用一句歌词来表达?“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众笑)
  生2:红颜易老,青春不在。
  师: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本的阅读各有各的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我们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就是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言传出来。
  师:我们以前学《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表达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思念,而李清照这里将夫妻二人合起来写,不仅显得独特,而且表达了我思念你,你必然是同样思念我。可见二人互相信任、恩爱有加。
  师:我们再看最后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思考
  师:情感本来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这里却比喻成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下了我的眉头,爬上了我的心头,这类表达中我们也接触过,谁能说出这些诗句?
  生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师:我们来看一首她53岁写的《武陵春》,体会一下,同是写“愁”,可两处“愁”有何不同?请大家齐诵一遍。
  生:在《一剪梅里》是“闲愁”,而《武陵春》里是“哀愁”。
  师:这首词的词眼依然是一个“愁”字。《武陵春》为词人在浙江金华避难时所作,当年她五十三岁,同样是写独守的寂寞、凄清,却已不像《一剪梅》那样,虽然寂寞却还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虽然凄清,却还怀着希望的热情。而《武陵春》却满是历经国破、家亡、夫死,风风雨雨的悲苦深沉了。请大家带着“愁情”再次齐诵本文。
  师小结: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她仍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印证生命的不屈不挠,记录下了那个时代变迁的悲欢离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辞赋,为我国文学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请大家带着“愁情”和对词人无限的崇敬背诵本文。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默写背诵本词。
  三、反思
  《一剪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一篇著名的婚后闺情词作。它清丽典雅、温婉细腻,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作品风格。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通讯业发达了,学生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作者的心绪,很难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对作品的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我在鉴赏这首词让学生反复朗诵,让他们带着情感去参与,并且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让其把握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录音、PPT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仅仅一首词让学生深切理解作者情感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后期还加入李清照的晚期作品《武陵春》来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李清照,婚前无忧无虑,结婚初期闲愁作赋,晚期国破家亡,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让学生整节课在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结合下,更加准确地把握诗词意境,达到学生对作品主旨理解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刘言滢.《一剪梅》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7):149-152.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