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精英工匠” 人才培养模

2019-01-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朱宇亮 石善政 本文字数:2499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和一种氛围,是一种职业理念与价值取向,也是实现个人成长进步的道德指引。在技工教育中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践行制造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升级转型的需要,是企業技术更新换代和创新发展的需要,是技工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技能大师工作室;精英工匠;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01-03
  一、目前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一)我国重点领域高技能人才十分匮乏
  目前,我国的技能人才队伍虽然能够基本满足社会及企业发展需求,,但在一些重点领域因高技能人才匮乏而造成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且在一些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主要存在初、中级技工人才多、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少;传统型以手工为主的技工多、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技工少;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依靠短训速成的技工多、依靠学校或企业系统培养的专业技工少等诸多问题。
  (二)培养模式单一,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紧缺
  当前,我国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多以“学科”为本位,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忽视了跨学科、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导致出现了一种“中、低端人才培养数量充足,高端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紧缺”的尴尬局面,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产业发展和用人需求。
  (三)教育内容陈旧,知识难以“学以致用”
  现阶段,在一些技工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趋同,重叠现象明显,缺乏选择性和多样性,且教育内容十分陈旧,缺乏前瞻性,与现代科技发展、专业领域发展、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严重脱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后难以实现“学以致用”,无法快速适应岗位职能需求。再加之,一些专业区分过于细化,缺乏跨学科、交叉学科知识学习的专业方向设置,因而使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市场及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精英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研究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殊性
  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是我国制造业生存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加工制造业行业”为例进行分析,与其他行业相比,培养加工制造业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显著差异:
  1.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技工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由于受到实训设备的限制,通常是一台机床同时供几个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训练,这一现象严重限制了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升级与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在发生变化。然而,目前技师学院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仍然局限于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化考核的操作技巧训练,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单一、岗位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薄弱、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无法切实满足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了解,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深度,有利于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加工制造行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
  (二)发挥校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学校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精英工匠”的人才,有助于技工院校明确培养方案和职责定位。相比于人才的职业技能,企业更为注重的是员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和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尤其是需要一些员工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完全服从企业的实际安排,既能从事技术部工作,也能适应车间一线工人的岗位工作,并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简而言之,企业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个人品质。根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内容,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加大实训设施的建设,通过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互通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及保障措施,通过评选“技术能手”“技能大奖”等途径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学校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整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不仅为师生搭建了展示个人风采和魅力的舞台,有助于弥补专业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为他们的授艺带徒提供了渠道,突破了传统“学徒制”的弊端,促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而且也为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企业提供了急需的对口人才,并解决了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技能大师工作室”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岗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不再是传统学习中的模拟训练,而是在真实的企业项目中,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实现了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与此同时,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可以促使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的选择,并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从而得到更具价值的技能成果。
  三、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精英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技工院校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提供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然而,在原有教学体制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未紧跟时代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步伐,导致专业知识的教学与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造成高端的、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极度匮乏。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技工院校必须针对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短板”问题,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面对新发展、新需求,淮海技师学院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机械专业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