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惠玲 本文字数:2485
[摘 要]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普遍接受且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教学效果和策略反思看,“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及广度。结合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从纵向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横向发展校企合作的广度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为“校企合作”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意义。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纵向挖掘;横向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215-03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和重视,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更是肩负时代重任,不仅要顺应时代需求,在工业4.0大背景下,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制造2025计划添砖加瓦,还要寻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更好、更合适的途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中职教育形势的发展与需求。近年来,结合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开设专业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国内走俏,打破了中职教育设施落后、知识陈旧、与行业脱轨等弊端,打开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渗透、互相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200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08〕8号),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内的八点要求,之后又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开始在中职学校走俏。这是中职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在中职教育中的积极意义表现为:
(一)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利用企业设备资源、知识技术、企业文化,有针对性设置专业,有目标培养人才,解决实训投入经费不足、实训设备运行成本高而利用率低、设备更迭周期长、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脱轨、学生就业率不高、就业专业不对口、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企业技术人员进校教学,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线实践,通过“人才互动”方式,形成由教师和企业技术员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有效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要素,现如今,人才培养成本占企业运作成本比例越来越高,而且人才流失率也居高不下,导致企业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才却流失到其他同类型企业,落了个“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结果。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精准培养岗位技术人才,通过职业素养课程设置,渗透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认可,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率。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场地,企业在教学之余,正常生产订单产品,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校企合作”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途径。
(三)提高中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闭门造车,技能落后,知识陈旧,跟企业需求脱轨,达不到技术工人的要求,往往被企业当普工招了去用,社会对中职毕业生认可度低。“校企合作”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成就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增加软实力,同时,学生可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及岗位晋升条件,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规划,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一个具备岗位技术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必定更受企业青睐,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每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反馈也证实了这点。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及状态
(一)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取得较好效果。典型的并被认可的成功模式有“以能力为本位”的德国“双元制”模式、“循序渐进”的澳大利亚“TAFE”模式、“注重水平能力”的北美“CBE”模式等。
(二)国内“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国内常见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有:以学校为主体的办学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办学模式,校企双方的互动模式,学校、企业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
从人才培养方式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中职学校常用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委托式培养、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式培养、工学交替式培养、顶岗实习式培养、专业共建式合作模式、校企融合互动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集团化合作模式。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特點鲜明,根据企业的需求、学校专业建设框架、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精准培养技能型人才。经过多年实践,效果显著。
据统计,以上九种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单一存在于学校之间,很多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同时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以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校企合作”为例,同时采用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以SMT技术为载体的“校企合作”项目采用了校企融合互动模式;“慧讯专班”“威杰专班”“鸿翰专班”“昌和盛专班”“新华三专班”“展力高专班”等采用了“冠名班”培养模式和顶岗实习培养模式相结合;“汽车电子专班”“电梯维保专班”“电商运营专班”等采用了工学交替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式培养相结合。
三、校企合作在中职学校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果
中职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是衡量一个中职学校办学效果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学校和企业互相支持、互补优势、资源共享下,学校教学质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