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升中职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2019-03-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张道泉 本文字数:2252
  [摘 要]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性格塑造、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机能与个性品格是人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首先从现状入手分析了青春期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方面的压力,進而论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抗压力的功能与意义,最后落实到“如何做”的行动上,从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 键 词] 体育教学;中职生;心理抗压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110-01
  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为目标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宗旨,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力、耐力、反应速度等。但是随着青春期学生身体的变化以及心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疾病在青春期学生尤其是一些中职学生群体中的发病率已经不容忽视。事实上,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中的应有之义,只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身体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学生心理的关注,我们认为这一不平衡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亟待解决。
  一、中职生身心发展现状
  从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及发展周期来看,中职学生一般处于15~18岁之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这一时期学生开始关注认识自身、所处环境、社会价值,正是学生心理成长及性格塑造的关键期。相关的教育人员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规律,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注意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状况。
  (一)中职生身心健康影响因素
  首先,中职学生对世界、自然、人类的认识仍然较浅,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时冲动、感性的年龄特征又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再加上学生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学业负担的加重,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对自身和社会的迷茫,如果不加以合适的引导,非常容易产生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心理负担。脆弱的心理环境,极容易因外界干扰使其主体出现焦虑情绪,严重的还会导致性格偏执,学生不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变得易怒,甚至引发极端行为。
  (二)中职生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对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其压力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多样性,我们按照这些压力的来源进行分类,主要有学习压力、社交压力两大类。首先最为直接的是学习压力,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中职生,对比于一般的高中生,学习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学习动力与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故而容易出现因多次成绩打击而自暴自弃的心理、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心理障碍导致的焦虑,且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如此恶性循环,极容易击溃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体育教学对改善中职生心理状况的重要意义
  (一)情感情绪的调控
  在一定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弱化心理障碍并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跑步、打球等活动宣泄一些消极情绪,通过团体的体育活动还能结交朋友,体会友谊的温暖以减少孤独感。相关调查数据已经表明,学校的体育活动对预防和缓解学生多种心理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与性格,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引导利用体育活动调节控制学生的情绪。
  (二)坚毅品质的锻炼
  健康的体魄与坚毅的品质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完成身体、魄力两个层面的锻炼,并以此为基础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无论是跑步还是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这些体育项目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坚持的品质与耐性,而在一些团队性的体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通过多种体育活动,把身体的锻炼、意志的磨炼、合作的精神等融合起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三、利用体育教学增强中职生心理抗压能力
  (一)了解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对于我国整体的教育机制而言,中职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德智体美音教育体系而言,体育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构成,所以中职生的体育教育对塑造学生性格、支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意义深远。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中职生这一学生群体的特征对其进行整体研究,根据其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特征制订较为科学的体育教育宗旨;另一方面,由于人本身具有的主观性与独特性,,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教师应该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在这一原则下,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尽量避免因教师的不合理教学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调节情绪,释放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二)创新课堂教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按照新课改的相关规定,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合理平衡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因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堂中,教师也可以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或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综合教学,力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林振宇.浅析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J].教育界,2015(9):167.
  [2]欧阳海水.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探讨[J].学周刊(C版),2014(8):24.
  [3]厚淑芳.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1):168.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