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苗 本文字数:2770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重视程度的提高,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到来,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而我国艺术类高职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大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也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办学质量上。研究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语文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就具有非凡的研究价值。试图结合教学实践,对宁夏艺术类高职院校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艺术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76-02
在我所任教的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面向音乐、美术、舞蹈、学前教育、播音主持、影视表演、文化管理等各专业学生。我院语文课堂教学以传统的讲读方法为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这些都有赖于课内对文本的阅读与研究,提问、讨论、讲评、堂上作文等方法穿插于其中,注重师生互动交流。随着我院搬迁新址,新校区多媒体配置到位,我院教师能够积极利用录音、投影等各种影音设备授课,既节省了时间,又多方地调动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对语言艺术的感悟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能够基本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程建设上是很多艺术类专业院校不能忽视的弊端,我院对语文教育的关注也同样少一些。高职语文课程设置没能最好地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教学方法仍然相对单一;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所学的专业考虑不够;教学评价仍以考试为主。这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及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但与高职院校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去甚远,而且导致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高职语文课教学质量低下,严重束缚了语文教师的创造力。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语文教学,甚至使语文部分课堂走入了“死胡同”,也影响了学院的整体提升。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改变现状,进行教学改革。探究制约高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原因,寻找新的语文教学发展对策,对实施具有特色的语文教学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意义重大,这也是一线语文教师的迫切心愿。因此,我院语文教师积极研究探寻教学中存在的利弊,并结合学生情况和自身实践,努力探索更加适合的课内语文教学之路,进而提出一些课外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课内改革策略
(一)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更新改革,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尽量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尽量减少课堂的教师讲解分析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引导启迪、情境创设、小组交流与教师的重难点释义相結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愉快地进行语文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职艺术生本身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就较为敏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演讲朗诵辩论、排演情景剧、歌舞展示、绘画展示等教学形式与方法,充分开展师生互动,在增强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与审美能力,通过语文课堂人文特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调动学生的艺术创造兴趣。
2.开发新型授课模式,突破室内教学,走出教室与专业课合作教学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室内教学,从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角度考量,应突出语文课堂的外置环节,即,与其他专业课相结合,开展跨学科多层面的教学模式,便于高职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3.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以我院为例,由于专业院系区分愈来愈细,各个专业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语文课程多为合班授课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同在一间教室上课,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取舍变得更加复杂,想要选择适合一个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天,却必须考虑到混杂在其中的其他专业学生的学情。不同专业的学生入校成绩不同,语文学习层次也有差别,专业特性不同,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难平衡这些差异,也很难兼顾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语文教学与专业性相结合的要求。比如,我院高职专业有舞蹈表演专业、绘画专业、器乐演奏专业、声乐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等,其中器乐表演、声乐专业和美术专业的学生入学成绩较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较高,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则相对较弱,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实行合班授课,给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因此,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尽量取消合班授课制度,安排同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公共文化课。专业性质差别较大的学生,院校也可以为其安排小班教学,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学课内的其他改革策略的实施。
(二)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建立科学的适应高职艺术生学习与发展的考核评价模式,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避免学生把对传统闭卷考核模式的厌烦迁移到语文学习上的好方法。目前,普通高职院校在考核方法上已经有了探索的成果,学分制评价模式已经在各类高职院校中推广实施。而艺术类高职院校有着自身的特点,要想充分发挥出考核的作用,就不能对普通高校语文学分测试模式进行照搬照抄。在这里,除了巩固学分制评价模式以外,教师还应该努力创新,开辟除传统考试笔答试卷模式以外的其他评价模式。
比如,将评价模式开拓为将毕业设计环节和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情况纳入总学分体系,实现传统测试与学分模式相结合的评价构想。将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纳入学分体系,可以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探究,自觉地将语文的撰写能力、编辑表达能力、架构知识体系能力运用到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在答辩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综合地培养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辩论赛、征文、诗歌朗诵和参与课题研究小组等活动,也可以帮助其赚得学分,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在这种不机械、不枯燥的评价体系之下,学生既参加了课内课外的活动,又锻炼了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对文字的感知力、语言运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等诸多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