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校本教材编写之理念转变

2019-04-0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马立 本文字数:2610
  [摘
  要] 传统学科教育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刻性,这种教育理念对高职教育的影响甚广,致使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产生了一些须直视并应尽快解决的问题,其中问题之一就是高职教材的编著。试图以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为例,阐述校本教材编写应该有的理念:高职教材编写不能囿于学科教育理念的圈子,必须根据职业活动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的结构体系并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业能力出发来编著高职教材。
  [关
  键
  词] 学科教育;高职教育;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228-02
  在21世纪,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经济保持高增长,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所以高职院校需根据职业活动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结构体系来组织教育内容和教学过程,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得不完成的社会任务。但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根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三改一补”政策和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政策而建成,因此,高职院校就摆脱不了原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和办学方式及其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师资力量、课程教材、实践条件和教育观念等的影响和左右。
  就我国高等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理念方面,长期以来都以传统学科教育观为主,强调按学科设置专业,按学科体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追求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培养的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学术研究能力较强的研究型人才”。其授课方式往往先是教师理论讲解,然后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理论,检验学生对理论掌握的程度。这种“虚化”的实践可以在教室、实验室或其他场合操作,这个过程比较重视教学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教学的结果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科教育主要是一种理论学习,是一种基础性或充实性的学习,是为将来服务的”。同时,学科教育的评价更多也是指向未来的,看学习者在进入社会以后发展如何,是一种追踪式的评价。
  这种理念和模式下培养的学生,通常是理论型人才,而这种人才培养的首要基础是学生本身已经发展了一定水准的理论吸收能力,能够接受高校的这种授课模式。但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开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即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等仍受传统影响较大,但大部分高校的入学门槛逐步降低,随之入学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于是,一方面高校扩招培养出大量人才,但学校受学科教育的影响,培养的学生专业不对口,造成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大量需要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校又无法满足这个现实之需。这种情况更明显地体现在高职院校中。
  同时,高职教育具有变化多端和应时性的特点,只有经常调整高职教育结构和教育教学内容,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高职教育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有生存的土壤;高职教育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最密切的教育形式。上述三种情况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高职教材的编写。理论上来说,高职教材编著应该是以理论讲解为辅,实训或实践操作为主,而且教材内容应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实时更新。实际上,目前为止,我系乃至我院所用高职教材大多仍然按学科教育体系编制,这就出现了一个严重影响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矛盾,那就是:学生的认知需求不能达到教材编制体系的水准,即高职学生的学业基础本来就差——基础弱、底子薄、知识面窄,,理论理解能力没有达到原来(扩招前)的水准,可是现在(扩招后)高职院校的教材往往都是按原来的学科教育思路编写。所以高职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很难教;学生认为教材难,学不懂。随之,学生认为学不到东西,即便学了一些知识,社会上难以找到用武之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读书无用论”自然就开始发酵并且蔓延,高职校园里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拿到毕业证,证明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已,这就是违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结果。
  可见,高职教材的编写及运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尽管从长远来说,学科教育是职业教育高层次发展之路,但高职教材编写不能囿于学科教育理念的圈子,必须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业能力和社会需求出发,按高职教育各因素的实际状况编写符合校情、学情和师情的高职教材。因为现代职业教育是根据职业活动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结构体系来组织教育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具有较强的岗位对应性,主要培养掌握生产一线的实用知识和应用技术或从事某一职业、工种或岗位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据上述陈述,现通过作者本人编写的校本教材《实用商务英汉互译入门教程》来具体化上述内容。本书分上篇、下篇和模仿翻译篇三篇。
  上篇主要阐述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共分六点:第一点,静态与动态之讨论;第二点,无灵与有灵之讨论;第三点,被动与主动之讨论;第四点,主语与话题之讨论;第五点,形和与意和之讨论;第六点,拆分与整合之讨论。这些理论虽然阐述的是普通英语翻译,但商务英语仍然具备所有通用的语言学特征,因此,掌握英语中的基本性规则和知识是学好商务英语的前提条件。本篇对这些翻译理论的阐述,不是从词到句,再从句到段或篇的由小到大或自下而上的处理,而是对两种语言在结构或特征方面的基本差异的整体把握,这就突破了传统学科教育理念下的教材编写思路,并体现了高职校本教材“够用为度、注重实践”的编写原则。本篇在本教程中所占内容比例大约是四分之一,即“理论为辅”。阐述这些基本理论是必须的,因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从优秀翻译著作和翻译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的关于翻译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翻译的本质、原则和方法,而适用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翻译理论主要是指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包括与商务英语翻译有关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因此,翻译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可以启蒙、帮助学生提高和加深对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的认识,阐明商务翻译活动的本质,引导学生将翻译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掌握正确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总结出具有实用性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翻译理论指导实践,翻译各类文本的商务英语语篇,培养学生在应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翻译观,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