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论中职学校理财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渗透教育

2019-04-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倩 本文字数:2498
  [摘 要] 渗透教育是通过各门学科的正常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的途径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理财知识的过程中用渗透教育的方式大化无形、不着痕迹地把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自己正确、合理的价值观。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理财课程;价值观;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43-03
  理财课程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居民财富增加而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加强青少年理财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符合我國特定文化和个人价值观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选择运用合适的理财方式,同时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能够以明智的方式更好地管理和规划金钱和生活。恰如其分的理财行为和高瞻远瞩的理财观念可以使人实现财富的积累,未来生活也更具可控性。如果没有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基础,理财行为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学习理财课程的同时,建立和形成正确合理的价值观、财富观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校理财课程中价值观渗透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财经、商务、金融类专业中通常会开设现代理财课程。理财教材主要阐述理财的意义、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理财的意识。
  中职学校开设理财课程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中职在校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6~18岁之间,心智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熏染和诱惑。如何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在利益面前坚守做人的底线、在财富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是理财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渗透教育的应有之义。
  在对中职学生的理财教学中,如果单纯注重讲述理财知识,而不对其价值观、财富观乃至人生观加以正确的引导,“成功理财”的案例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财富即一切”的观念误导,他们很可能只看到了财富本身的美丽光环,却容易忽略一些对待财富应有的基本态度。这样教学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使未成年学生产生“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错误观念,在他们成年之后走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也容易引发“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行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人们的贫富差距愈发明显的社会现实面前,许多人很容易迷失在不择手段地追逐财富的道路上。
  因此,在对中职学生的理财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渗透教育,运用恰当的引导方式,融入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以及合理的消费观。
  二、理财教学中的正确价值观渗透
  中职教师在进行理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以下一些价值观、人生观的渗透教育。
  (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守住法律、道德的底线
  这是在开始教授理财课程时,教师就需要传递给学生的第一准则。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有些人在迅速增长的财富面前失去了从容、淡定的心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做出了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事情。小到菜贩的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大到证券从业人员的“老鼠仓”,贪官污吏的索贿、受贿,甚至有人为了发财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行为。这些唯利是图者最后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不仅与财富失之交臂,还可能丧失更为宝贵的自由、家庭、亲情等。因此,守住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是理财的首要准则。
  (二)“开源节流,,细水长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谨防财富流失
  学会财富增值的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守住自己现有的财富也需要生活智慧和良好习惯。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月光族”和“负(债)翁”“负(债)婆”,甚至在大学的校园里也有人通过贷款或借钱来满足超过自己消费水平的奢侈品购买欲望。有些大学生甚至因为最终还不了钱,走上绝路,给家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这些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虚荣心与攀比心,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
  因此,在理财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强调,财富的积累需要“开源”,而同样重要的理财手段是“节流”,这需要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减少不必要的冲动购买行为,“三思而买”“不买贵的,只买对的”,不盲目追求名牌或奢侈品,不进行攀比消费。
  (三)“社会平均利润率决定投资收益率”——谨防“利令智昏”,落入投资陷阱
  从本源上看,投资收益是生产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因此,任何一种投资的平均收益率都不可能长期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正如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说:“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这一结论恰恰是揭示那些打着“高投资收益”幌子的金融诈骗的一个有力的判断依据。很多人往往对投资收益“奇高”的理财产品或投资渠道缺乏免疫力,为了较高的收益会倾囊而出,结果却血本无归。庞氏骗局、传销等非法集资都是抓住了人们这种想尽快致富的心理,用高投资收益做诱饵,使没有判断力的人们受骗上当。网络融资平台的高投资收益,也使很多投资者忘记了高风险的存在,纷纷试水,结果落得“鸡飞蛋打”。
  因此,学会利用社会平均利润率来衡量预期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就可以比较稳妥地判断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高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落入金融诈骗的圈套。而银行贷款利率可以看作是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最简单指标。
  (四)“滴水成渊,积沙成塔”——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可以积累可观的财富
  生活中的“一夜暴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积少成多”的储蓄,却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做到的。举一个非常简单、直观的例子来说明储蓄对财富积累的重要作用:假设一个人从18岁开始每年存款2万元进行储蓄,如果他购买平均年化收益率4%、安全性非常高的货币市场基金,那么10年后、20年后,这些储蓄将会变成多少?答案一定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61.94万元与116.66万元!这就是“滴水成渊,积沙成塔”(也是理财课程中“复利”概念的威力)的效果。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