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海燕 本文字数:2567
[摘 要] 国家在高校开设思政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具有一定的意义。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其给教育行业带来机遇,学生思想受大环境影响逐渐发生变化。思政课程要发挥自身作用,保证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行业要根据社会发展进行工作调整,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具体分析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有效措施解决现有问题。
[关 键 词] “互联网+”;社会背景;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76-02
只有改革才能突破原有格局,实现发展进步。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开设思政课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具有是非意识,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政课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思政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要进行工作调整,完成教学改革。教师要转变原有教学模式,借助有效工具保证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一、“互联网+”的基本特点
(一)“互联网+”具有大数据化
“互联网+”具有一定的发展特点,其可以进行教学数据收集,进行数据汇总。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反馈数据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教师分析自身不足,促使教师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互联网+”能够搭设一个教学平台,避免教师走教学弯路,能够把握学生心理,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变化,“互联网+”能够捕捉最前沿信息,保证数据的与时俱进。另外其还具有动态性,通过一定措施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接着再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师,利于教师进行工作调整。
(二)“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
“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建造交流平台,保证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信息具有对称性和透明性。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原先社会科技较为落后,教学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原有教学条件下单纯依靠教师进行教学压力较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能够挣脱时间和空间的枷锁,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不必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堂备课,也不用将时间浪费在板书上,极大提高教学效率,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面临的机遇
(一)有效丰富教学方式,延伸教学深度与广度
互联网技术给教育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还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教育行业以现今技术为依托,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信息时代已然到来,各大学校不断进行工作调整,校园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互联网+”可以整合教学数据,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另外其改变了教育形势,促使教育朝着现代化、复杂化、先进化方向发展。教师可以挖掘海量线上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从而延伸教学深度与广度。另外,教师可以借助相关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互联网+”背景下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实现在线教育,从而突破原有机械学习的枷锁。教师可以提前录制教学视频进行上传,学生通过视频进行学习,视频可以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具有学习欲望。
(二)彌补教师教学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教师照搬书本知识,教师要向学生渗透相关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较广,一些教师不具有先进性,知识掌握不足,由于教师个人原因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获取有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堂形同虚设。另外,思政课程设置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给学生过多的知识。“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有效弥补教师教学不足,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知识补充,从而拓宽学生视野,保证学生思想的先进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缺乏思政教育意识
据社会调查现实,部分高校缺乏先进的思政教育意识,缺乏正确认知。一些学校忽视思政工作,尽管国家向学校提出硬性要求,但是学校依旧坚持自我,没有进行工作调整。一些学校没有专业的思政教学人员,其他科目教师身兼多职,不具有专业素养。现有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认识,按照自己经验进行讲解从而误导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对思政教师要求较低,无法保证思政进步,无法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更无法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高校领导者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上,忽视了思政工作发展需求,从事思政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不具有先进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难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设置教学目标,现有教学目标不具有合理性、先进性,难以将思政内容具体化。另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从多角度展开分析,导致教学目标严重脱离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工作调整,导致思政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机械化。一些教师认为学生难以理解思政内容,干脆在课堂上讲解较为浅显的知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政教学过于模式化。